國醫「烽火映白袍」課程討論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171
陳文凱
林崧瑜
蔣宜家
邱俊融
江昱輝
巫政憲
王傑昇
曾懷寬
林承威
張以均
劉軒維
郭聿睿
林恩廷
凃宇揚
莊曜瑋
陳彥凱
張智鈞
黃愷譯
巴崇生
謝秉鴻
張詠承
楊自禹
童孆瑾
劉子群
楊駿清
陳馨慧
黃昱睿
陳旼綸
藍喬馨
葉瑞豪
顏碩寬
王冠捷
劉員甫
陳昱晴
楊又綺
陳又嫙
洪紹恩
陳悅暉
徐嘉佑
許博盛
洪培恆
李汪好
謝智璿
李澤
408010104陳冠甫
毛靖懿
賴煒
黃鈺翔
宮筱青
楊心萍
林家婷
葉崇廷
張維哲
李宣諠
408010102陳昱行
虞皓程
楊宇捷
黃平均
林俊瀚
林易臻
陳武奕
侯欽濠
408010136楊隼
葉致宏
蔡育杰
許岑曦
陳劭侑
陳佾廷
沈汶霆
高嘉言
徐浩展
邱敬誠
陳婷涓
曾嘉偉
陳暘昇
黃文辰
黎艷雲
陳靖昀
歐爰
謝明翰(M119)
408010137黃筱喬
戴渼蓁
江易修
陳偉漢
黃冠穎
李昊恩
孫領駿
李棠吰
翁惟量..
康玉承
薛凱文
鄭皓云
蔡嘉恩
張辰
甘舜宇
簡葦帆
吳佳育
李孟寰
許軒齊
林均芃
徐爾彤
江泳霆
邱文展
黃邦晏
郭姸希
曾琮瑋
張采暄
陳軒唯
洪嘉輿
408010103雷春偉
408010112傅奕龍
薛承昊
黃可安
李炘錩
曾子軒
黃子恒
沈洺伊
張乃霖
胡佶揚
洪華鄉
蔡承殷
沈育全
許成翔
洪琳淵
林勝鼎
李晨瑞
賴冠宇
王秋婷
江承駿
林欣
陳靖元
劉易霖
鄭心煜
朱威昱
林德欣
郭彥廷
陳主翔.
施雯文
鍾竣光
蔡佳明
黃詳崴
陳素恩
洪慧歡
林原靖
王棠民
廖國任
吳柏翰
蔡宇捷
周暐倫
黃耀德(建中)
陳弈辰
王派暘
任柏叡
陳昱瑋
賴勁瑚
沈家緯
曹鵬翔
許庭嘉
M119許智翔
湯宣擎
吳奕宏
張凱翔
劉哲嘉
阮大洲
黃耀德
黃品儒
黃鈺婷D78
潘宥華
魏韻玲
陳襄睿
世清教官
175 posters

2頁(共8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步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回復: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發表  廖國任 周二 10月 13, 2020 8:36 pm

(一)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傳統的儒家思想,加上地位身分上的差距,使的那些所謂的忠臣,往往在各種不合理的命令下,仍舊展現出高度的服從,也鮮少做出對自己的辯護,把所有的冤屈都往肚子裡吞,而就算身邊的手下都賭上自身的性命相勸,也無法動搖幾近頑固的內心。遵守傳統的道義雖然能成為忠臣,卻也同時失去了相當的自由並且失去反抗命令的能力。

(二)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運用手邊的資源,以及精準抓住了兵變者的內心,對弱點進攻,善用他所不知道的部分加以威脅,卻也同時釋出好意,適當地給出好處,最後結合自身的臨危不亂,以及充分的自信心,擊潰了對方的內心。

(三)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展現出了自己的領袖氣質,也在即將被處死的士兵面前營造出自己是個愛才的將領,而最厲害的是,把鍋都推給了自己的長官,再再強調自己只是聽命行事,身不由己。

(四)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同意,因為中國的國土相當遼闊,資訊的傳遞相當重要,如果能夠將防線接上,勢必能大大強化邊防能力,同時以戰謀合也是一個不錯的計謀,能夠以戰代表掌握相當的主動權,在談和約時也能握有提出條件的權力,反正不滿意就繼續打,我明朝就打到你昏頭打到你腦震盪。

(五)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其實皇帝他自己也只是求個心安,與其繼續每天提心吊膽,不如殺了他來欺騙自己明辨忠奸,又除去了一個叛國賊,也藉此向大眾傳遞訊息。但有任何實質上的意義嗎?我認為沒有,就算大臣們各個提出反對的意見,他就一意孤行,因為他是皇帝,他擁有絕對的權力,過度的依賴權力,不僅失去了重要的將領,留下了臭名,最終甚至導致了大明朝的毀滅。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比起好的將領,一個英明的領導者更重要,尤其是在擁有絕對權力的皇權體制下,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因為個人的影響力過於龐大,如果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相信自己的大臣,必定招致一個王朝的覆滅。

廖國任

文章數 : 3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回復: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發表  王棠民 周二 10月 13, 2020 9:21 pm

(一)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對於忠君思想的強調,某種程度上對帶兵打仗是抑制的,若皇帝不具長才,更不懂知人善任,緊握兵力不放可能誤國。不過用人不當亦可能被謀反。


(二)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懂得談和時的氣度口才與和展現能服眾的氣質,一方面為國平亂,另一方面為兵士著想,取得的平衡或許不是完美,但當機立斷的本事令人稱羨。


(三)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在國家不付出報酬甚至稱他們謀反時,吳三桂知曉他們的本事與經驗,在王命下就救下了他們的姓名,而本身也是能與他們匹敵的剽悍將領,因此相得益彰。


(四)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以戰略情況看來,袁崇煥的軍隊是能有效抵擋女真的侵擾,因此怯戰士氣將會受損,何況握有幾分勝算。但以國家局勢而言,明末的動亂不僅外患,此時的資源應該集中任帝王調用才是最穩固的,因此這個構想的贊同與否要論不同視角而定。


(五)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小人的讒言勢必動搖了國君的心智,但就局勢而言,生靈塗炭的時局中握有兵權的難不被猜忌,考量仍能掌握之際,或許這是當下的安全牌,對錯在事實證明前總仍是未知數,我認為這並不無法理解。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其實所有的結果是自己招致的,這點相信古人也十分清楚,但他們仍舊依然如此選擇,他們義無反顧的意志與奉獻令人讚嘆。

王棠民

文章數 : 2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回復: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發表  林原靖 周二 10月 13, 2020 9:40 pm

(一)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史,在幾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力量源泉。
 人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多樣文明,不同文明如何交往,是任何文明都回避不了的問題。中國傳統文化講求和諧,強調以和為貴,追求和而不同;而西方傳統文化講求鬥爭,強調控制萬物,充當世界的主宰。
 「和」文化是中國人的血脈,「尚和」是中華文化的首要特徵。我們的祖先在創造文字時,就以「止戈」為「武」。春秋時期,史伯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形成了中華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

(二)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即便年紀輕輕,經驗上稍為不足,但仍有年輕人的勇猛,但又有所謂的「大將之風」,統帥軍隊平定地方兵變,並採「威之以勢、動之以理」等手段,說服士兵並聽令於他,可謂允文允武啊。

(三)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關寧鐵騎前期是受明將袁崇煥訓練,當時奉命鎮守遼東,之前的明朝軍隊徵兵往往從全國各地壯士中選出,難以適應遼東地區嚴寒的氣候,將士體力與毅力都難以強化,袁崇煥為解決這一難題,提出了「以遼人守遼土」的策略,遼人生性彪悍,守衛疆土又與自身利益有關,因此所選出的遼人軍隊極為強壯,雖然人數有限,但其戰鬥力能擋其三倍之多的敵軍,寧遠大捷後,遼東郡士氣大漲,與後金作戰常常告捷,遂被譽為關寧鐵騎。
 之所以會為他賣命效忠,無不是欣賞他的軍人風範。能夠懂得率領群眾,正是因為它有實力,甚至對於各項情勢都有所掌握,而且都抱有自己的見解及想法,鐵騎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他的「領袖氣質」所影響,因而效命於他。

(四)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我是相當同意的,雖然現今思想崇尚「以謀止戰」,如空城計。但有時以戰謀合也不失為是一種策略,畢竟以當時的局勢,若是不有所作為,肯定會被女真人給侵略,故此策略也算是背水一戰的策略。

(五)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袁崇煥在明朝末年,多次與後金作戰,先後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廣渠門之戰等卓絕的戰績,可以說如果不是袁崇煥鎮守山海關,大明江山要早好些年沒滅掉。同時崇禎皇帝也非常器重袁崇煥,更是賜予了尚方寶劍,行先斬後奏之權。對其的信任不可謂一般論之。然而為何袁崇煥會死於叛國之罪? 崇禎皇帝號稱一代明君,後人評價他是: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
 首先來說與後金議和之事,這件事確實不該袁崇煥來管,他本是主戰之將領,不該言議和之事。話說努爾哈赤死後,袁崇煥未經朝廷允許,私自派使者弔唁。後金皇太極趁機遣使回復,謀求議和。當時,儘管明朝軍隊屢戰屢敗,但基於天朝尊嚴,「諸將罔敢議戰守」。雖然袁崇煥的和議戰略上完全正確,而且崇禎皇帝起初也同意,但這種與皇太極關於和議的私下書信往來,讓崇禎皇帝產生了懷疑。
  崇禎皇帝本對袁崇煥信任有佳,賜予尚方寶劍,行先斬後奏之權。而這把尚方寶劍卻也給他帶來了禍事。毛文龍是明朝邊境的地方軍閥,他率部在皮島至長山列島之間流動抗擊後金,同時聯絡山東登州一線明軍協同作戰。
 但是毛文龍獨處海島,朝廷很難節制,毛文龍及其部下官員多有貪污、冒認軍餉。這讓一身正氣的袁崇煥十分惱怒。於是於崇禎二年六月,以談餉閱兵為名,將毛文龍誘騙至旅順雙島的一處古廟中,將其拘捕,歷數其「冒餉飾功」、「不受節制」等12條罪狀,當眾以尚方劍將其斬殺。
我認為袁崇煥用尚方寶劍斬殺有功之臣,本來皇帝給的尚方寶劍主要是為了安撫袁崇煥的心,然後袁崇煥卻信以為真,真拿尚方寶劍斬了毛文龍。以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他幹了他不該幹的事,我想崇禎皇帝當時心裡不可能沒有想法。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我覺得這部影片,真的體現出過往軍事戰場上所發生的一切,不論是殺戮、計謀等等,都是決策者審慎考慮後的決定所造成的,正所謂「牽一髮,動全身。」也讓我理解到,決策者的舉手投足,均有可能影響戰場上的局勢,故考量各勢力發展以及底下的士兵的想法,是相當重要的。

林原靖

文章數 : 6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第三週心得分享-江山風雨情

發表  洪慧歡 周二 10月 13, 2020 10:24 pm

(一)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講求三綱五常、五倫和四維八德,看重名正言順及身份的階級觀念。尤其是三綱中「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反映了君臣、父子、夫妻之間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而五倫則講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其中君為臣綱和君臣有義更大大影響了中華民族在軍事倫理上的發展。若今日君為明君,臣子有信有義,則國泰家安;但歷史上許許多多血淚的教訓告訴我們,害怕臣功高蓋主擁兵自重聽從小人計策導致宦官掌權的君上層出不窮,說明了現實並沒有如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美好。這樣的價值觀底下讓人變得愚忠,沒有了思想的自由只能被條條和規規束縛著,就算遇到昏君也不敢以下犯上勇敢進諫。條規禮節的存在必須取得正確的平衡點,若過度的話實則成為了一種以倫理道德為名義的道德綁架。

(二)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青年吳三桂敢於接受上級命令前往邊關平定兵變,就展現了他異於常人的膽識和氣魄,畢竟要平定的是兵變,他們怎麼說個個也都是血戰沙場的戰士。從吳三桂和他們的談判過程中感受得出來他話術之高超,不僅軟硬兼施威逼利誘,他知道怎麼利用人們對於死亡的恐懼這個弱點將他們控制並且依自己心目中預期的方向發展,有一定的心機和原則卻也顯得冷酷無情。

(三)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剛開始我也不明白到底為什麼,若我是「關寧鐵騎」的其中一員,我一定會恨透吳三桂,這一個人才剛逼迫自己手上沾滿了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的血液,到底是有多殘忍和狠心?竟還想著要將之收編到自己底下為他賣命效忠,簡直是瘋了。然而現實告訴我說我還是太天真了,惡人怕什麼?怕比他們更惡的人...既然吳三桂比他們更兇狠,我想他們承認他的能力並且心甘情願為他賣命也是在情理之中,主要還是他們好像也沒什麼可失去的了,識時務者為俊傑。

(四)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西北聯防是同意的,聯合防守還是比較保險的做法。以戰謀和就要視情況而定,若是自身國土被侵犯了當然得反擊維護國家安全及利益,但是戰爭結果畢竟是難以預料的,若在時機不成熟之時貿然開戰,只會平白地消耗原本就稍弱的國力和物資,又何談休養生息,兩邊不到岸。

(五)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崇禎皇帝生性多疑,剛愎自用。他即位時面對的是一個已經破敗不堪的國家,朝堂上的結黨營私,民間流寇蔓延不止讓崇禎十分渴望人才,並且對大臣們寄予厚望,甚至有些已經超出臣子的能力範圍,所以一旦崇禎對大臣失望便會心生怨恨。崇禎雖然偏激但是並不昏庸,他不可能察覺不到皇太極的反間計,但是那時候或許崇禎已經對袁崇煥失望透頂,對他來說即便有袁崇煥邊疆依然不穩,再加上沒有履行的五年承諾,這一切都成了處死袁崇煥的原因。生性多疑的崇禎始終無法做到對將士的信任,而最終只能在滿朝無人,群臣負我的想法中迎來了明朝的滅亡。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只能說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吧,崇禎皇帝非亡國之君,卻當在亡國之運。 Shocked

洪慧歡

文章數 : 6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江山風雨情

發表  陳素恩 周二 10月 13, 2020 10:25 pm

(一)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中華民族傳統社會有很大部分的時間以儒家思想為尊,社會文化即近似於儒家的核心思想。因此,政治權威成為社會秩序的基本條件。往好的方面想,臣忠於君,兵忠於將,社會階級分明而人人完全遵從上級指示,最後達至聖君賢相的理想政治。但卻可以發現,一切都已龍椅上的君為主,而君主統治國家則其所慮需概括每個面向,即很多時候關於軍事的決定為了穩定朝綱需要為政治因素讓步。不僅普通百姓和低階士兵需要尊崇中庸之道,實行社群主義而壓制自己“不正統(與君、將或社會主流意思相悖)”的思想,將領在朝中、君前亦幾乎沒有開口的權力,即使深知君主的決定以軍事角度看待的話該決定並不合適。忠君、中庸等思想的限制下,集權、政治凌駕於軍倫等事無法避免。

(二)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一是有勇,勇敢無畏是軍人必須有的特質,不畏批評、不畏行差踏錯、不畏犧牲;二是有智,行事前需考量周全,不亂亦不慌;三是有忠,軍令如山,君令更似泰山。臨危受命的勇士,以上三種特質缺一不可。缺勇,則瞻前顧後、拖泥帶水,恐錯失良機;缺智,則行事莽撞、有勇無謀,最後事倍功半甚至滿盤皆輸;缺忠,則極可能成為江湖上與君權對立的大俠,而非朝中軍中的可用之才。

(三)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虎狼之士或不在意君權至上、忠君等世俗思想,但他們所跟隨的領頭必須在智與勇上壓倒性戰勝他們。他們的勇敢和不畏生死自是不必贅述,那能得他們崇敬的人必定要比他們更勇敢無畏,打鬥的武力值也一定要比所有人高,亦或是有他人完全無法超越的一技之長。雖然“虎狼之士”聽起來似乎與“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掛上鉤,但也非所有人都是愚笨而無自主思想的,除了統管人群、點兵佈陣需要智謀,身為將領還需保證麾下的勇士三餐溫飽、夏能解暑冬能驅寒。吳三桂智勇皆不缺,自然能吸引且鎮得住那批勇士。

(四)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袁崇煥主師東北山海關,提出西北聯防看似推卸護國之責,但實則是縱觀戰局及全國各處戰力,慮及己軍實力和各處布防,先以守為攻謀一個最佳時機。

(五)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君臣之間最忌諱功高蓋主,尤其君主與武將之間,因為文臣相比之下多是舞文弄筆,至多玩弄權勢,而武將是手握兵權、真的具有武力值的。袁崇煥有智謀、有膽識、又有統領千軍的大將之風。這種人才若能駕馭並善用,可以是鎮國之寶。但偏偏崇禎實力不足強悍,又生性多疑、耳根子軟,正值袁崇煥發光發熱之時聽聞謠言,只好先除掉袁崇煥,省得自己被篡位的日子來得比亡國還早。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君與臣之間,現實中雖有階級和權勢之差,確實可以相輔相成的。袁崇煥如此將才,只能遺憾生不逢時,但也有可能同樣的人活在另一個時代不一定能成為如此才幹,畢竟社會和個人亦是相輔相成。

陳素恩

文章數 : 6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回復: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發表  黃詳崴 周二 10月 13, 2020 11:04 pm

(一)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中華文化很講求「階級」,論語中提到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上下關係,同時也說到君仁與臣忠,很多事情的決斷都會以位階最大的皇帝為主,下屬可以諫言而無法與之平等地討論,而為講求四維八德當中的忠,也限制了軍士階級下的發聲與展現。

(二)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對於進城處理兵變,吳三桂能夠以利害去說服將士投降,同時也擁有果決的決斷力將原本處於劣勢的情況逆轉,這展現了軍人所應具備的智慧,同時速斬城主還有為求得良兵而巧妙地迴避皇帝的命令,也展現了軍人對於成規的彈性以及膽識。

(三)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我認為以身作則是使原本叛變的將士為吳三桂賣命的根本原因,不只對於軍人的心理狀態暸若指掌,同時對於保障俘虜的性命也並非一時之詞,讓群眾對於他擁有了亂世中難得的信任感。

(四)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就當時的情況而言我是同意的,畢竟明朝末年的實力今非昔比,如果能以小戰爭帶來往後的和平可說是因大失小,同時長城擁有最驍勇善戰的軍隊,更能逼退敵人的野心,如同清末的割地賠款相同,一時的委屈只會讓敵人的要求更加貪婪,同時也讓自身缺少了安全與防守的能力,所以看似以戰謀和是一步險棋,但卻是評估自身實力以及國家整體利益下所做出的策略。

(五)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對於皇帝而言以戰謀和並不是他的方針,自毀長城本來就可能是崇禎談和的條件,而殺了袁崇煥可以就他而言可以穩住內部的因素,而內部因素則是因為君臣上下地位關係確定能夠處理,而當內憂外患壓力的夾擊下,崇禎自然想迅速結束其一隱憂。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覺得這部影片充分地展現了各個階級角色的面向,從小兵因缺薪而反抗,到吳三桂的謀略、袁崇煥的忠烈和崇禎的心態變化,讓我看見軍隊中紀律的重要以及將士如何帶領出互相尊重的剽悍軍隊,也瞧見了明末亂世的無奈與悲傷。

黃詳崴

文章數 : 6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提綱~江山風雨情

發表  賴煒 周二 10月 13, 2020 11:08 pm

(一)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1)長幼有序塑造的冷血風氣:在中華文化當中常常強調仁愛孝悌、勇毅力行、精忠報國等等,歷代以來更是多數以倫理剛常來規範人的行為。我認為,在中華文化理想當中自是強調由內在的規範延伸來套和外在的規範,更是以長幼有序、君臣倫理之類的上下關係來建立上位者的權威。而又在人心猜忌的佐劑之下,在軍事倫理上也認為「君要臣死,臣若不死,便為不忠」的草菅人命思想。若今天你不用死來證明你的忠誠,那也便是間接證明了你的反叛悖逆之心。傳統上認為上長有絕對的下屬性命掌控權(相較於明確規範制,此上位者霸權也顯得較為依據自我橫斷),因此也形成了一股草菅人命的軍事倫理與管理,在作戰上甚至是犧牲少部分兵卒來成就戰事優勢,完全不關切保護全體以及關乎人權的作戰方針。

(2)人心猜忌造就一錯即殺:在上位者一旦知道你有反叛悖逆之氣、壓迫威脅感,甚至是聽信捕風捉影的謠言時,即使有犯過錯也並非彌補和解抑或是攏絡,反而會想盡辦法以上述觀點除掉萌芽根源,。而這也造就了在軍隊、皇朝當中只要讓人捉著把柄便可能釀成死罪,甚至是無須把柄也便可將「莫須有」的罪名冠在潛在威脅得將領身上,而這也恰恰映照了袁崇煥的無妄之災。

(二)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在先前的軍中流行著這麼一句話:「合理的叫訓練,不合理的叫磨練」在此句話當中我們可以看見從古至今的軍人都要求著使命必達的精神,也更讓我們看見軍人絕對服從的忠誠。在影片當中的吳三桂或許是正處於青年之時,正值熱血時期,因此在行事上也較為大膽、忠誠。然而他並不是莽夫,而是以談條件方式向皇帝要取助陣御林軍兵源並以最小國庫損害來當籌碼。這點上雖然是以卑微職分用最高層的眼光來看待趨勢。上述的智謀與大膽也造就了他在日後的發展。

(三)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我認為其利用反叛將士互相殘殺,倖存的優越感與方鬥爭過的傷痛之心,更用己身的真誠-待之如同親兄弟來打動關寧鐵騎,造就這隻狼土之士願意為其效力終身。

(四)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在戰略構想上我認為其西北聯防,以戰謀和是可行的,唯獨需要確認在戰事上的實力確實大過於女真族部落的實力。在中華軍事倫理當中本來就強調戰爭乃是非不得已的手段,因此並不需要戰即併吞他國,可以強大的軍事實力來達到和平的效果,甚至是促進兩方貿易以及交流乃是戰後求和的雙方利益。

(五)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如第一題所述,我認為其殺自身提拔的袁崇煥所反應的是背後的軍臣猜忌關係以及心理上的平衡。光憑藉著太監所述,皇上自是在心裡有著袁崇煥十萬大軍有著脅迫皇權的壓力,再加上寧願被外族滅也不願被下屬竄權的心理(正是最親之人所傷的傷痛最深),因此也不顧其抵禦外族的忠誠,為袁崇煥掛上冤名。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在吳三桂身上我看見了其並不照著古典軍倫走,而是以巧變方式化阻力為助力,留下關寧鐵騎為其效力。從原本的兵變,到說服到挑選,再加接受艱鉅任務又不改其忠誠,以謀略來博取上位者的權力與信任,我看見了在年輕的軀殼當中住著一位老將的靈魂。而在袁崇煥的例子當中我也看見了人性的猜忌與不安感,也更看見了小人的本性,正如王鼎鈞所述:「對賢人,用親近的心情敬他,對小人,用疏遠的心情敬他。不敬小人,等於玩虎。對於國君而言,小人並非需要全部斬除(基於好人不能做壞事,所以壞人用處大),而是需要適時的利用,並且用明察的心來驗證其所諂陷的人。否則,再好的下屬也不過是棄車保帥的死子,不僅令旁人惋惜,也更令歷史為其嘆息。

賴煒

文章數 : 10
注冊日期 : 2020-09-01

陳弈辰 likes this post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第三週心得分享--江山風雨情之 吳三桂 v.s 袁崇煥

發表  蔡佳明 周二 10月 13, 2020 11:40 pm

(一) 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中華文化深受儒家的影響,階級觀念重,君臣間應有的倫理和分際更是不容挑戰,更不用說是軍隊中嚴密的組織分層,而在這樣的體制下,握有絕對軍權的將軍或是皇帝等於是擁有了該範圍的治權,但這也導致了就算明顯有漏洞的命令下來,也不會有人會去挑戰,大多數人寧可抱冤而終,也不願被關上違背君主的罪名。

(二) 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能在國家面臨危機時受到重用,代表著吳三桂是位值得信賴並且深具膽識的勇將,而平定兵變所用的計謀更讓人看出他除了具有軍事謀略的才能,也讓人感到有些冷酷無情,但是身為一名將軍最需要的就是決斷能力,吳三桂看似無情的行為,似乎也暗示著,在戰事危急時,他能夠毫不猶豫得下命令,不會因為心猿意馬而錯失勝利良機。

(三) 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我想一方面是「關寧鐵騎」原本全部都要被斬殺,但是透過吳三桂的口才,讓他們得以通過勝者為王的方式來繼續生存,了解到吳三桂比起他們還要更加有膽識與智謀,這群虎狼之士也不得不佩服吳三桂,另一方面,吳三桂給生存下來的將士們豐富的獎賞,和其動之以情的演說,讓他們決定跟從吳三桂。

(四) 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同意,首先與西北聯防除了能夠減輕軍隊的壓力外,也能透過與西北各族的制衡來減少西北地區民族想要攻擊中國的能力,可謂一舉兩得。而以戰謀和是最不耗兵力的一種方法,要是能夠透過展現軍力來嚇阻敵人的進軍,豈不善哉,不但能夠免於生靈塗炭,同時也能彰顯大明王朝仍然有實力把持天下。

(五) 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駐守東北的軍隊是舉國最強的兵力是人盡皆知的事,而袁崇煥又是軍隊的將軍,皇帝害怕只要袁崇煥有心想要反叛朝廷,那自己絕對是會被拉下台的,所以就算殺掉袁崇煥會導致中國邊疆的防禦潰敗,崇禎皇帝也想要剷除離自己最近的威脅。

(六) 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最令我難過的就是袁崇煥盡心盡力想要幫助朝廷,卻不被皇帝所信任,而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可能發生,這或許提醒著我們要懂得謙虛,不能時時把鋒芒展露於外,要適時的展現自己的才華或能力,才能不被長官或同儕們所紅眼。

蔡佳明

文章數 : 8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鍾竣光

發表  鍾竣光 周三 10月 14, 2020 1:31 am

(一)您認為中華民國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觀造成那些不同的影響?
在儒家思想影響數千年之下,中華文化充滿嚴正的君臣主義,人民保有四維八德的觀念,養成絕對服從的觀念。雖然這種社會階級分明的狀態可以保有皇族的至高無上,維持國家秩序的穩定,呈現大同社會的假象,但實際上,君君臣臣的觀念限縮了許多有志之士的發展空間,少了開創與冒險精神。海外昇平的金玉其外之下,可能掩藏著昏庸古板的君主思想和腐敗封建的社會體制,非到危及存亡之秋,不會主動向外拓展勢力。如此限制意見交流與豐富文化的融合,相較於西方社會的軍事觀念重在有能力者就能力爭主導權,精益求精開闢新領域,在競爭下砥礪實力的增長,而中國仍故步自封,形成鎖國的政治狀態,秉持守舊觀念持平不前。再加上皇室家族的成員多為士襲而來,相較於縱橫沙場的大將而言,實力可見一班,必定是無可比擬,因此在位高權重的皇帝眼中,這些受百姓崇拜的愛國將士就如同眼中釘,此時只要有心人士在君主身旁咬耳朵,很容易就會動搖,讓想為國家社會盡一份心力的將領最後的下場都十分不堪,導致中國的軍事成就長期停留在原先的水平。

(二)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那些智謀與膽識?
吳三桂在年少經驗仍不充分的情況下,仍深知帶兵先帶心的道理。他熟練地操控軍心,對士兵的心理狀態瞭若指掌,給少數的人一個免死重生的機會,互相砍殺,最後存活下的菁英給予重用,在吳三桂愛才惜才的感化之下,再加上了解吳三桂是個實力厚實、智勇雙全的可靠對象之後,凝聚了下屬的向心力,盡心盡力為其效忠賣命,蔚然匯集成一支精壯的關寧鐵騎。這都歸功於吳三桂平時實力的累積,臨危不亂、沉著應對的性格,面對緊急狀況總有自己的一番處事風格,非凡的魄力與果決的判斷力讓下屬擁有一致對外的目標。最重要的是了解同時利用謀略與人性安撫官兵、恩威並施,展現其寬宏的肚量。客觀評量敵我情勢,又能身先士卒成為眾多下屬的表率典型,讓底下的士兵也能敞開心胸付出所有憑著膽識與見識,氣勢磅礡的感染之力讓敵軍也難以攻防,這些特質一直到現在都值得我們這些未來國軍官兵人才主力都是十分受用的學習典範。

(三)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吳三桂善於利用人性,讓官兵甘願效忠於自己,運用恩情戰術感化下屬。在當時混亂的局面之下,吳三桂給他們再度重生的機會,就如同是他們的第二父母一樣,能活下去就有希望。士兵感念他的恩情,再加上吳三桂本身實力雄厚,強大的領袖魅力讓下屬誠服於他的軍事統御。另外吳三桂也傳遞了他會與他們並肩同行,會成為他們最堅強的後盾。他知道這匹勇士百經沙場的歷練之後,對征戰都有種視死如歸的決心,光榮捐軀是他們的使命,因此在帶領這些士兵的時候更營造出這種氛圍,讓他們在困苦的環境中激發出同袍情感,彼此之間都是可以互相給予照顧,彼此砥礪,讓士兵琢磨成更強大的軍事能力,整體信心感大增,自然能讓關寧鐵騎為其誓死效忠。吳三桂的領導風範是比當時任何領導者都還要卓越有成效,他很了解部隊的目標,以及他想達到的目的,不只是我們這些鶻國軍未來重要抵住幹部應該要學習,更適用於現今身居領導階層的社會重要人士,做為參考學習的榜樣。

(四)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合」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我對這種作法持部分同意。當時若只靠袁一人鎮守山海關,難以抵擋中國北方女真部隊的強力攻擊。在明末積弱不振的狀況下,整個北部防線一起補強,才是長遠的戰略,但當時的實際情況要做到聯防還有許多現實面要考量,如境內情勢不穩、將領之間的互信問題、後勤補給不易與耗費巨大,都有可能使防線出現破口,主動出擊雖然可以讓敵軍有所顧忌,但發動戰事不僅消耗國力也消耗民心,屆時守護中國大片疆域一定更加困難。為了達到最大效益,他選擇了一個平衡的戰略,與北邊的女真族聯合主動出擊的效用一定遠遠超過只有袁崇煥獨守山海關的被動防守,既可以穩定軍心,又可以藉壯大明朝在女真族間的聲威。以邊防的觀點來看,若是不能夠統整邊疆的軍武力量,並做好萬全規劃,「西北聯防,以戰謀合」很難發揮完整的軍事效益。若沒有守好西北,屆時可能會面臨背腹受敵的處境。所以將兵力花在西北這個刀口上我覺得是必要的,中國幅員遼闊,東北的軍事力量一定不能獨佔大局,多方的聯防才能達到最高效率。戰爭對國家對人民都是一種損傷,速戰速決對當時的明朝來說是最好的策略。

(五)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原崇煥而自毀長城?
這是人性中最黑暗醜陋卻也最寫實分明的一面,功高震主是史上許多忠良之士悲壯慘死的一大原因,因為皇帝自身無能,希望能保有世襲而來的大片江山,對邊疆握有大力軍馬的將帥們會產生懷疑猜忌也是在所難免。明末國庫空虛,女真部隊的長年抗戰讓崇禎對袁崇煥其漸漸失去信心,而袁大帥的優秀實力是眾人有目共睹的,所帶領的精銳關寧鐵騎日漸壯大,為數眾多的兵力集中於一位大將手中,全心聽命於袁,不免讓崇禎猜疑關寧鐵騎可能脫離中央的掌控,自居邊疆一隅成為新興力量反撲朝廷,遑論像崇禎皇帝這樣心胸狹隘、重度自卑又沒自知之明的庸君,導致嫉妒的種子發芽。另外,袁崇煥擅自用尚方寶劍斬殺毛文龍,雖說是出自於一片忠誠,但在皇帝未下令的前提下使用尚方寶劍等同於動搖了皇室授權的公權力,對崇禎無非是一大羞辱,更誘發崇禎皇帝必殺袁崇煥的動機。壓跨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士魯四傳達一則關於袁崇煥叛變的無根據小道消息,讓崇禎對袁崇煥的忍耐達到極限,戰功彪炳一心愛國的袁大將軍仍不敵時局的殘酷,慘死在制度的陰影之下。在中華文化君臣關係分明的前提下,有實力的人終將成為制度下的犧牲品,功高震主之士容易招來殺身之禍,崇禎殺袁此舉作為殺雞儆猴,好好鎮住自己的九五之尊,但也因此痛失一個軍事傑才,如同斷了明朝一大台柱,就如同袁崇煥被押往京城建所言:大明王朝已經行將就木了。少了如此重要的愛國烈士,明朝最終陷入無限的惡性迴圈循環,漸漸凋零衰亡。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歷史人物的故事很重要的就是要讓我們引以為借鏡,參考其優秀的一面,了解他們在時局中的心理狀態和思考模式。我們應該從不同的面相去審視一名歷史人物,以理性客觀的狀態去了解當時的時空背景,以當時的大環境推演他們為何要做出如此的選擇,才能深入透徹了解歷史想要告誡我們的事。
例如我從崇禎皇帝的做法之中就可以了解身為領導者,應該要顧及的是國家社會的大局,時時充實自己的實力以面對未來可能遭遇的危機挑戰,思緒清晰且不被多餘的個人解讀影響判斷很重要,一個錯誤的判斷就有可能造成天壤之別的歷史轉變。自己的能力先充實好後,才有資格去要求別人,並且彼此互相請教,以整體的利益為優先。雖然偶爾可能看似吃虧,但在正確思考下,開拓自己的眼界。藉由欣賞這部影片,我們可以學習袁大帥領導統御、掌握人心的細膩技巧,吳三桂的深謀遠慮禹沉著穩重,並以崇禎的猜疑與剛愎為戒。這也讓我省思未來任官後我要成為怎麼樣的一位長官,袁崇煥的才智雙全鋒芒畢露,可惜對身邊的防備心不夠審慎,才會遭人構陷淪為歷史的犧牲品。因此學會衡量局勢,謙虛對人,對上謙恭有禮,對下恩威並施,掌握上下一心的原則就能在茫茫軍事生涯中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

鍾竣光

文章數 : 6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江山風雨情

發表  施雯文 周三 10月 14, 2020 8:57 am

(一) 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中華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千年以來的華夏文化造就了許多成就,軍事一直都是被十分看重的一點。各家思想也代表著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隨。舉例來說,儒家傳承了幾百年的歷史,成載了許多先聖知賢的智慧涵養,對中華民族的軍事影響很深。儒家是戰國時期重要的學派之一,並自漢代以後成為獨攬華夏思想的重要門派。儒家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而軍中更是強調對上司的忠誠以及對國家的忠貞不宜,這對於軍紀與人事管理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原則。另外,儒家也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我認為在過去的歷史中,也有許多著名的將軍善用這種德政的分針來治兵,例如在秦末漢初時代的大將軍韓信,剛柔兼濟,避敵鋒芒,轉守為攻,後發制敵,對於屬下的管理也是公私分明,分寸拿捏得很好,有能力成為稱霸一時的大將。法家則是主張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戰國末期,韓非綜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勢」和申不害的「術」,以集法家思想學說之大成。法家於政治上君主專制,仗勢用術,以嚴刑峻法進行統治,為許多政治謀略雄壯者喜愛遵行的思想門派,一切依照權勢、法條來治哩,在軍隊中也較為常見,現今的軍法也是法家思想的應用。

(二) 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吳三桂在平定兵變的過程中,展現出自己臨危不亂,深謀遠慮的能力。面對困難能夠有冷靜穩重的表現,不畏於困難的挑戰。
(三) 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關寧鐵騎原本是袁崇煥所帶領的兵,而吳三桂又是袁崇煥心頭上很中意的大將,下面的兵將對他也是敬畏三分,將自己對袁崇煥的尊敬轉移到吳三桂身上。而吳三桂也是一個做事非常沉著,值得讓人信任的人,所以將屬們也很願意為他賣命效忠。
(四) 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我同意袁崇煥的想法,他身為一個經過許多歷練的大將,對於軍事方面的兵法也是相當的精熟。女真人可能從西北的各角落攻入,所以必須聯合各個軍營一起合作,而不是分崩離析各做各的。另一方面,主動攻擊也可以給女真人一個警惕,讓他們理解自己不是待宰羔羊也可以提升士氣。
(五) 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崇禎皇帝生性善猜疑,身為一國之君這對國家來說是敝處多於好處的。袁崇煥是明朝戰役彪炳的大將,威風凜凜,手上也握有數量龐大的兵力,對於崇禎皇帝來說是個很大的威脅,她害怕袁崇煥隨時會取代它的地位。再加上皇太極使用的反間伎倆,讓君臣關係一夕破滅,給了崇禎皇帝一個機會除掉肉中刺,卻也同時為明朝帶來了滅亡。
(六) 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欣賞完此紀錄片後,袁崇煥在我心目中的評價提高了許多。他是一個令人尊敬的智者,就算是放到現代,也必然是個傑出的軍事謀略家。過去的時代沒有給忠臣袁崇煥一個名分,經過了幾百年的歲月,歷史才終於還給他一個清白。袁崇煥死後,也成為了許多政治家所推崇的,希望能夠與之媲美的典範。小人和君子的形象也續沒有辦法在當代就可以看清的。就算袁崇煥做再多都沒有用,只要皇帝身邊的小人稍微煽動一下,一切努力付諸流水。建立的公名威勢,永遠敵不過別人的一句毀謗的壞話。我覺得在這樣的環境下,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袁崇煥生前必然是悲憤至極,自己為國家貢獻的,不但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甚至背了幾百年的污名,送往刑場時,被無知的民眾唾棄謾罵,還吃他的肉。歷史所犯的過錯沒有辦法再回頭彌補,我們後代子孫只能為他們洗刷當初的冤名,並且時時警惕,不可以再讓有功之人化為千古罪人。

施雯文

文章數 : 6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第三週心得分享--江山風雨情 陳主翔

發表  陳主翔. 周三 10月 14, 2020 10:10 am

(一)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我認為深根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就是所謂的儒家思想,推崇倫理,包含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長幼有序、崇君等概念。這種階級順序條理分明的文化在某方面安定了皇帝的政權,然而在軍事上,卻限制了有能力的將帥絕對臣服於不一定有能力的皇帝,袁崇煥即是一例。

(二)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他機智果斷地下令受刑者自相殘殺,再從中選出菁英,納為己軍,並也保持警覺以保護自身安全,充分展現他的足智多謀與謹慎,吳三桂的軍事才能在此一展無遺。

(三)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帶兵先帶心」,吳三桂掌握了這點,透過激勵性的言語感動了這批虎狼之士。他以身作則,又恩威並施,適時展現了自己殘酷和慈憐的面向,讓部屬徹底信服效忠。

(四)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同意,以明朝末年那樣的國力,實在難以對抗女真族這樣一支強悍的民族,光靠明朝自己的兵力來,勢必是抵抗不久的。因此「西北聯防」實為當時較好的選擇。至於「以戰謀和」,我想透過敵對陣營的求和,才是確保長久局勢穩定的辦法吧!

(五)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因為袁崇煥的軍事勢力過大,已經威脅到京城的崇禎皇帝的龍位,加上皇帝疑心病很重、心胸偏狹,不看袁崇煥的帶兵能力與謀略才能,只看自己的權力被動搖、百姓效忠的心浮動。殺掉他眼中的這顆毒瘤,是在必然之中。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這部影片衝擊了我對吳三桂的印象,我未曾知道這樣的吳三桂。我們都習慣以一種角度去看事情,殊不知其實只是冰山一角。歷史呈現著多個面向,只是我們未發現,換個角度檢視的衝擊,或許者就是歷史有趣的地方。
另外,這部影片也讓我再次感受到人心的險惡,君臣之間的主從與利害關係錯綜複雜,在亂世中能生存下來的的確是能人。

陳主翔.

文章數 : 5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第三週課後分享-江山風雨情

發表  郭彥廷 周三 10月 14, 2020 11:23 am

(一)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1. 首先,『尊卑倫理』的觀念深入人心,上至對於君臣,下至對於父子,無處不見上對下絕對的權威。即便上對下的要求有多麼的不合理,甚至即便知道是錯誤的決定,也必須絕對的遵守。同時,這種病態的服從,更被視為是一種美德。這種價值觀的建立,讓有權力,而非實力的人居上位,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
2. 在東方的軍事倫理裡,另一項重要的內涵,便是大家『追求價值性的理念,勝過追求現實性的考量』,眾人追求忠心勝過實際,即便忠心會害一個國家亡國,他仍然被視為是對的。但當現實中的損益比不在大家的考量之內,那些價值性的理念,便顯得十分虛無縹緲了。

(二)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1. 首先,表現了應有的『勇』。吳三桂在面對不管是威脅和上級的施壓,都表現得從不畏懼。
2. 其次,表現了『智』。面對強大的叛軍,如何不費兵卒變平定,甚至最後收歸己有,同時,也善於利用人性與人與人間的矛盾,安然斡旋其中。
3. 最後,將『智』與『勇』結合後,便造就出了『狠』,於關鍵之時,能夠不被人性的考量所左右判斷,只為謀求自己最大的利益。

(三)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1. 其實答案便在上一題中的三個人格特質,尤其是最後對於『狠』的描述,強者會吸引弱者(強弱為相對,非絕對)的追隨,而弱者,也只能追隨強者。

(四)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1. 首先,先對於『西北聯防』闡述。在軍事上,合作往往是成事的關鍵,孤狼從來就不能於戰場上獲勝,也因此其所提出的理論十分合理
2. 其二,對於『以戰謀和』,因為當時的明朝是處於『防守』一方,也因此在軍事行動上,幾乎都是處於被動,只能不斷的加強邊防,並猜測女真人何時來犯,但若是時的出戰,便能稍稍平衡兩邊對於軍事行動的主被動權,若能因此而談和,對於邊境的和平更有保障!


(五)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1. 如同上述所說,中國的君臣關係為絕對的上下,同時,對於明顯不合理的命令,若依舊決定遵守,甚至還可得到『忠心』的美稱,十分病態,也因此,對於無法100%掌控其刑隊的下屬,對於在上位者而言,便會解讀成一項威脅,也因此崇禎皇帝才有此舉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1. 該追求價值性的理想,而留得後世得每名,還是該考量現實的利益,開創一番霸業,孰對孰錯,其實難以論斷,只能說極端的感性或極端的理性都不適合,以感性為軸,理性為輔做出各個決定,才是不偏頗的選擇。

郭彥廷

文章數 : 6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第三週課後分享-江山風雨情 林德欣

發表  林德欣 周三 10月 14, 2020 8:07 pm

(一)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中華民族身為四大古文明之一,一直以來都被譽為文化豐富的鼎盛之地,從春秋戰國的百家爭鳴到後來確立以儒家為主的年代,都讓外人欽羨不已,而儒家思想更是深深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甚至軍事,無論忠孝仁愛,皆深植於我們心中。

雖說中華文化豐富多元,但其倫理道德的主軸其實大都不變,而表現在軍事身上最明顯的,就莫過於一個「忠」字。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將領岳飛,就因為背後「精忠報國」四字而青史留名,當然今日影片中的主角袁崇煥也將「忠」的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即便知道崇禎皇帝昏庸,聽信讒言就想置他於死地,仍然一心為國,寧可以一人之死換三軍太平,實屬難能可貴,也為歷史寫下一頁帶著悲戚的輝煌。

(二)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他能夠接受諭令,並孤身一人踏入亂軍的大本營談判,就是最好「膽識」的展現,而當他果斷展殺人質使對方失去威脅皇帝的官員後,也十足的展現了他的「智謀」。此外,他能事先安撫實質實力較弱的御林軍按兵不動,也展現了他的智慧。

(三)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我個人認為,要能成為一名成功的將領,首重「狠」這一字。判斷要果決不能拖拉,必要的犧牲要能看得開,需要痛下殺手的時候也得狠的下心,當時在評定兵變後,他用互相殘殺的方式得到最驍勇善戰的武士,相信已讓其中的將士認知他是一名夠「狠」的將領,也讓他們認可這位能夠帶領部隊的將軍。

(四)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我贊成袁崇煥將軍的看法,尤其「戰」是必須的。中國歷史有十分多以和為貴,但卻不斷退讓,最終失去國土的例子,宋朝就是經典的案例,追求和平不是錯,但過多的妥協與禮讓,一定會讓他人覺得更好欺負而占盡便宜。因此「以戰謀和」這個觀念我十分認同,唯有自立自強,才能得到應有的尊重與和平。


(五)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中國古代以來,君臣之間的關係與倫理,一直都十分講究,忠君、君臣之裡更是更是不可抹滅的。袁崇煥雖然忠君愛國,也在戰場上立下不少功勞,但他卻犯了一個大忌,就是讓自己的聲望太過崇高,甚至超越了皇帝,那這必然會引起君王的忌妒了,再加上讒言的迷惑,最終導致崇禎皇帝寧可自毀長城也要殺掉手下大將。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我認為本週影片帶給我最大的感想,是處世的智慧,從吳三桂孤身平亂軍到王公公在政治圈斡旋,袁崇煥的大義固然值得敬佩,但其損失也是在所難免,犧牲也就成了必然,如今我們雖然只是名平凡人,但處世的智慧對我們卻更加重要,才能在風雲變化的現代社會生存。


林德欣

文章數 : 6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第三週課後分享-江山風雨情

發表  朱威昱 周三 10月 14, 2020 9:28 pm

(一) 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中國人講究「忠義」,在戰場上戰敗一方的人往往會成為俘虜,然而一些歷史上有名的大將,都是只侍奉自己所認定的一位君主而已,若是戰敗,寧可死於對方的刀下,也不願投靠敵軍來苟且偷生,這和西方的軍事文化截然不同,顯然是受了儒家思想的影響。
(二) 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吳三桂前往平定兵變,主動提出能夠不費一兵一卒化解危機的辦法,他深知率兵進去硬幹勢必兩敗俱傷,甚至有可能被反殺,於是自己單槍匹馬進去解決問題,雖然最後被要求處死叛變的官兵,吳三桂也用了高超的權謀,使他們自相殘殺,非常厲害。
(三) 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雖然吳三桂令他們自相殘殺,但也變相的給了他們機會,使他們有活下去的可能,而士兵也藉此看到了吳三桂的高超手段與謀略,徹底臣服於吳三桂的手段和野心之下。
(四) 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雖然我對戰略一無所知,但我同意袁崇煥的作法,面對女真部隊,他們一定打不過,在此情況之下,也只能迴避正面衝突,以防守消耗對手,換取己方的生存空間。
(五) 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俗話說的好,功高會震主,袁崇煥擁有太多兵力,勢力太過強大,只要他想要,甚至可以推翻明朝,自己當皇上,崇禎皇帝一定視他為眼中釘,想要將他除掉,至於女真,自然有其他人可以為他對抗。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看完本周的軍倫片,我一如往常地對於那些古代將領們的智謀感到佩服,平常在歷史課本上用文字敘述的吳三桂,竟然在影片中展現書本中沒有描述到的膽識及謀略,完全刷新我對於他的評價,原來這個人也是足智多謀的。

朱威昱

文章數 : 6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回復: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發表  鄭心煜 周三 10月 14, 2020 11:15 pm

(一) 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傳統武德文化確立中華民族軍人的核心價值目標,而且還揭示了實現價值目標的途徑,這就是"和軍勇勝"。"和軍"講的是軍隊要團結和諧,"勇勝"歸納起來就是要保持高昂的戰斗精神。此外,自古對中華文化影響最深的莫過於一個「禮」字,舉凡君臣、父子、師徒等構成社會的事物都有一定法則可遵循,百家爭鳴的盛況也使中國歷代的國情、戰爭有不同樣貌。
(二)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吳三桂的沉著穩定、巧妙的談判技巧出色的談判技巧以及果斷的決定力,表現出軍人應有的智謀與膽識,也使他在緊要的時刻可以成就大事,也能讓衆人臣服與他。吳三桂在面對士卒們綁架長官時,當他意識到好話起不了作用,當機立斷砍了那位長官的頭,讓士卒們認為手中的籌碼原來是如此的微不足道,這屬於吳三桂的膽識。加上軟硬兼施與分析利弊,讓士卒放下武器,而後面對長官所下趕盡殺絕的命令,一旦認知到無法保全自身,便乾脆讓他們自相殘殺篩選出精英,足以表現吳三桂的足智多謀。
(三)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關寧鐵騎」是一群有勇有謀更有情操的軍隊,若是一般「愚忠」沒有正氣的領導是沒有辦法好好的駕馭的。吳三桂以他的氣魄,和不計舊帳的態度,使他們信服這個將領是有原則,有誠信,有謀略的,是可以追尋的將領。吳三桂的領導氣質也讓「關寧鐵騎」為其折服,深信只要在他的率領下一定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四)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女真是邊境的游牧民族出身,移動能力強,想要與之對抗有一定的難度。若要全憑一己之力,守衛綿延不絕諾大的中國邊界,只會讓官兵疲於奔命,還不如利用各部族之間矛盾,讓他們互相制衡,如此自己不需要耗費一兵一卒,就可以有熟制當地地形的當地人來協助防守。此舉能削敵於不武,乃良計。
(五)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從古至今,歷史上因為小人的讒言而命喪刀下的英雄豪傑比比皆是。崇禎皇帝一直以來都是個多疑的皇帝,而袁崇煥不僅誅殺朝廷命官,且也未在五年內收復遼東,早就引起了崇禎皇帝的懷疑,他也害怕自己的下屬像他當初的方式一樣。對於此,他也不深入調查,只因片面之詞,就讓一介英雄又冤死了。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這部影片引起了我許多的反思。當自己身居高位時,領導者必須擁有很好的識別能力之外,也要有正確的情蒐資訊,不然光是在猜忌的過程中,就會錯失非常多的機會,這也是整個世界運作非常重要的,不論是什麼機構,在運作的同時,若能讓賢,將機會給予能夠發揮的人才,這樣方能發揚光大,但是人總是自私的,也因此,我們需要將自己準備好,才能夠在這樣的社會中站穩自己的腳步向前進,此外,我們也必須澤良木而依,追尋有著領導能力,公正對待下屬,有莫略,有胸懷的領導者,才能迎來更好的未來。


鄭心煜

文章數 : 6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江山風雨情

發表  劉易霖 周四 10月 15, 2020 12:22 am

(一)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中國的儒家思想:尊君愛國,深植當時人們的心中,其中當然也包含負責打仗的將士們,他們將忠義視為理所當然,也因此皇命的地位高於一切,影片中,袁崇煥心中早已有底皇上為何要將他召回,但他仍相信自己的君主能夠明辨是非,還給他一個清白,最後,選擇不抵抗,自己上了囚車。中國推崇君主的思想固然能幫助提升國家的向心力,然而,並非所有君主都是賢王,一旦君王聽信了讒言,對自家將士的信心有了動搖,那麼倒楣的便是這些將皇命置於己命前的戰士了。

(二)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吳三桂不與兵變的士兵正面開戰,因為他知道開戰後造成的傷亡只是徒損自己國家的兵力,打從一開始,他就盤算著不靠一兵一卒平亂,要能像他一樣深入暴動的士兵中需要莫大的勇氣,但他也不是有勇無謀,而是準好了談判的籌碼。當士兵以俘虜與吳三桂對峙,他毫不猶豫將俘虜斬殺,不但讓叛兵沒了籌碼,還同時威脅和利誘並行,讓暴動的士兵冷靜下來自己投降。我想,雖然吳三桂早已知道叛軍不會輕易接受求和,但他應該也沒有料想到叛軍會緊咬著俘虜威脅他,吳三桂這時候的果敢便是他膽識的展現。接著在智謀方面,他也展現了軍人應該有的靈機應變,他不慌不忙的從原先的請求叛軍投降轉變成威脅再到對叛軍動之以情,提到當兵的辛苦為的就是賺錢養家,在威脅時也提到叛變後叛軍們的家人會有甚麼下場。吳三桂理解人心之透徹,在威脅利誘循環下,一步一步攻下叛軍的心,可謂膽大心細。

(三)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被吳三桂看上的關寧鐵騎各個都是箇中好手,自然也會分辨將軍有無才能,而吳三桂擁有過人的人格魅力,這群狼虎之士甚至親身體會過他的智勇雙全。再者,本是在劫難逃的叛軍們不僅從他的手中得到了活下去的機會,吳三桂還保證會以兄弟來看待他們。吳三桂就是厲害在能夠以他的慷慨激昂說動人心,而存活下來的叛軍們也看得出吳三桂的為人是不會說謊的,也就鐵了心的賣命效忠他。

(四)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我認為能夠和盟軍一同對抗女真當然會更有勝算,同時還能帶給對方更大的壓力。而以戰謀和我也認為在當時的情況是適用的,如果只是一味的防守,只會讓對方的氣焰更加囂張,不如就主動出擊,達到嚇阻的作用來求和。

(五)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比起外敵,崇禎皇帝更加害怕聲勢日漸增長的袁崇煥,從古至今,皇帝都會害怕掌握過大兵權的將軍,害怕自己被篡位,尤其是當時的明朝已走向衰落,功高震主的袁崇煥隨時都可能謀反,雖然外患的問題也很嚴重,但對於崇禎皇帝來說,袁崇煥是一個不確定因素,是他心中無法放下的疙瘩,加之小人進了讒言,也讓崇禎皇帝找到了機會除去心頭大患,導致了接下來的損失。縱使袁崇煥從來沒有想要謀反,卻也逃不過崇禎皇帝的膽小和進讒言的小人們。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這部影片讓我知道,中國的戰士留下的歷史也不輸西方國家的傳奇事蹟,同時也感受到東西方的差異,尤其是文化帶來的影響。影片中,袁崇煥是明朝對抗外敵的強大戰力,但崇禎皇帝卻將其處死,造成國防戰力的損失,也奠定了明朝的滅亡。雖然中國的文化造就了將士們尊君愛國的風氣,培養出了一批忠肝義膽的武將和士兵,能夠為君王和國家拋頭顱灑熱血,但也同時產生了種種弊病,正因為把君令視為天命,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將士的命運,無奈中國有太多優秀的將領因為君王的昏庸、愚昧而沒有為自己的傳奇留下好結局。

劉易霖

文章數 : 6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回復: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發表  陳靖元 周四 10月 15, 2020 2:41 pm

(一) 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1. 儒家文化──輩分
儒家的核心人物──孔子是一個非常注重「禮」的人。而他講的禮有兩個重要內核,一個是以親疏作為判定依據的「孝」,另一個是以尊卑作為判定依據的「忠」。《論語.八佾》篇記載︰「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自此以後,「忠」常被用於說明臣下對君主、下級對上司的應有態度。從後人如諸葛亮《出師表》所說的「志慮忠純」、司馬光所說的「盡心於人曰忠,不欺於己曰信」等都可以看見儒家思想的身影。這樣的忠君思想,使的中華民族的軍人,在面對上級長官的命令時,往往只有服從這個選項,例如這部影片的最後一幕,崇禎皇帝命令大內總管太監去獄中讓袁崇煥寫自白書,即便這項任務十分為難,但總管太監最終仍得執行。

2. 氣節
中華文化相當重氣節,追求「捨生取義」,很多時候把名聲看得比生命還更重要。《論語》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志士仁人不苟全性命去損傷仁德,而是寧肯犧牲生命來成就仁德。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是十分寶貴的,然而比生命更可貴的是仁德與對宇宙真理的信仰,「捨身成仁」是指人在生死關頭寧可捨棄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德。文天祥慷慨就義,視死如歸,以自己的生命捍衛了民族氣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為中華五千年璀璨「正氣」文化再添一筆。

3.皇權思想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將「皇」、「帝」這兩個人間最高的稱呼結合起來,作為自己的稱號,從此天子稱為皇帝,皇帝成為了世間至高無上的存在。因此,像岳飛、袁崇煥這麼有能力的人,即便他們被誣陷,面對昏庸的皇帝,他們仍毫無篡奪之心,而是盡忠職守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二) 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皇上僅僅給吳三桂五萬兩的銀子,就要他前往邊關平定兵變。即便任務十分艱鉅,但正因為吳三擁有過人的膽識,以及無比的謀略,他毫不猶豫的就接受了這個要求。雖然皇上後來有派一名主將及御林軍陪同,但當主將準備要殺進城時,吳三桂及時阻止了他,並要求他們在城外等候,自己則孤身一人前往談判,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他異於常人的膽識。在談判時,吳三桂知道自己帶的軍餉並不夠,因此他又果斷將人質除去,使叛軍失去談判的籌碼。接著,他再動之以情,說明大明王朝危機在前,應團結一致抵抗、消滅外患,豈能起兵造反!最後,他提出若這些叛軍願意善罷甘休,皇上也願意開恩。從這一場談判之中,可以看出吳三桂智勇雙全,知道如何恩威並重,不費一兵一卒就平定亂軍,保住部分亂軍性命,並且也為他之後所建立的軍隊埋下伏筆。

(三) 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以驍勇善戰著稱,吳三桂想必知道,若要馴服他們,必須比他們更冷血無情,從果斷斬下人質,到要求這些亂軍自相殘殺,都可以看出吳三桂冷靜、殘酷的一面。除此之外,吳三桂也說到做到,最終保全了五十三個人的性命,這些叛軍心裡應該也清楚,若沒有吳三桂,他們幾百個人可能都小命不保,所以吳三桂對於這些剩下來的叛軍來說,可說是他們的救命恩人,因此這群關寧鐵騎也心甘情願地為吳三桂效命,並隨其打遍天下。

(四) 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同意。我覺得在當時雙方都旗鼓相當,誰也沒有把握能夠打贏勝仗的前提下,以戰謀合才是最佳的選擇。因為若不戰求和,一來是皇太極必會在合約中陷明朝於不利,二來是皇太極何時會毀約誰也說不定。然而,若是以戰謀合,那麼明朝在合約中就有與皇太極談判的空間,並且可以創造更多的時間替明朝休養生息,等待發動進攻的時機。

(五) 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天啟在位時,朝廷被魏忠賢和他的閹黨所把持,身為信王的崇禎為了保全自己避免引起魏忠賢的猜忌和迫害,便整日躲在王府中稱病。這種壓抑、被人監視的環境養成了崇禎猜忌多疑的性格。

袁崇煥無論在名望、軍事實力上都是末代明朝中首屈一指的人,可惜他在君臣的互動上犯了許多失誤,不夠了解、順從崇禎的性格,最終也引來了殺身之禍。首先是他對崇禎誇下海口,要五年平遼,而這無心的海口,成為了袁崇煥的第一個隱患。後來袁崇煥要得到「臨機專斷」之權,又被賜予尚方寶劍,表面上袁崇煥拿到了極大的特權,但事實上這些特權並不代表皇上的信任,反而使袁崇煥被寄予更高的期望,皇上對於這位將軍也變得極為挑剔。接著,討伐毛文龍、金軍在北京城外大肆擄掠三日……等都加深了崇禎對於袁崇煥的不滿,而壓倒最後一根稻草的就是皇太極的反間計,使崇禎終於有合理的理由處理袁崇煥。從袁崇煥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知道一位優秀的人物,除了要有過人的膽識與謀略外,與上級長官的互動也非常重要,否則將會替自己招來許多不必要的隱患。

(六) 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在歷史上有許多像袁崇煥一樣優秀的人物,例如:岳飛、韓信,最終都落得不好的下場。每當我看到這些人物的故事時,除了替他們感到惋惜之外,我也會警惕自己──將來隨著在團體中的階層愈來愈高,擁有的權力也會愈來愈多,但要負擔的責任也愈大。因此,若將來有機會升到一定的位子,絕不能驕傲自滿,反而要格外小心、步步為營。除此之外,身為管理者也要懂得明察秋毫,應以長遠之計為重,絕不能貪圖眼前蠅頭小利,而錯失良機,為自己招來後患。

陳靖元

文章數 : 6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發表  林欣 周五 10月 16, 2020 2:03 pm

(一)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東方文化中尊卑有序的概念深植人心,一個皇帝(上級)對於國家軍事的觀點,往往勝過於優秀傑出的將士(下屬)的專業看法。另外,忠義仁勇的精神也對中華社會有不小的影響,有著忠義之心的下屬,就算面臨個人生死存亡之際,依舊一心為民為國,願意捨身為國。

(二)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吳三桂曉之以理,動之以武,在勸說的過程,提出多種方法與其優缺點並指出之後如何進退,透過有理有據的具體說明,使敵人願意相信他,並且不費一兵一卒即完成任務。

(三)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吳三桂恩威並濟,注重承諾,賞罰分明,且精準理解那群真正的戰士想要的是什麼,再加上本身展現威武氣勢與才能,讓他們願意賣命追隨。

(四)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我同意,以明朝當時的國力來看,要完全消滅女真人不太可能的,若是硬碰硬,接連不斷的戰爭會導致整個國家社會動蕩不安,就算真的有那麼難得的機會殲滅了女真人,以其衰疲的社會狀態也很難長久延續國祚。而以戰謀和可以讓己方調整狀態等待好的攻略時機,或是消耗敵方人力物資進而迫使其主動求和。

(五)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崇禎皇帝很看重他手中握有多少權力,而一個在軍中備受尊崇的將軍掌控了軍隊力量,已是個極大的威脅,再加上袁崇煥在某些重要事情上(例:殺毛文龍)先斬後奏,讓崇禎更加防備、猜忌他而不接受其他人的勸說,深怕袁崇煥造反兵變,所以決定先下手為強。雖然我們後人回過頭來看這對歷史,可能會覺得崇禎是一個昏君,但是以當時的時空背景來看,我覺得崇禎想要殺袁崇煥是一個正常的想法。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對於一件事一個人往往無法看見全貌,我們需要廣納意見,但同時也需要小心求證,避免剛愎自用,也避免受到他人有意的陷害。

林欣

文章數 : 6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回復: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發表  江承駿 周六 10月 17, 2020 4:33 pm

(一) 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在歷史事件中,許多替國家東征西討、忠心耿耿的名將最後的下場卻是十分淒涼,且往往不是戰死於沙場,而是死於君主的昏庸無能。這樣的案例層出不窮,其原因為何?我認為中華文化十分強調君臣上對下的關係,行動準則已禮為基準,即便在上位者十分的昏庸無能,也不能做出非上位者所允許之行為,即使自身認為這樣的行為是為國家好,也力不從心。這樣的觀念雖然迂腐,卻是深植人心,我們在歷史上常常可以看到忠臣為了國家而犧牲自我,如;宋代抗金名將岳飛擁有可以敵國的強大軍事實力,在最後卻死在象徵著君主權力的十二道金牌下,可見中華文化中軍事倫理所看重的並非只有軍事實力,更把盡忠奉主的價值觀奉為圭臬,寧願為了禮義道德犧牲自我也不願僭越君臣之上下關係。

(二) 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平定兵變一事中,我看見了吳三桂的三個軍人膽識與智謀:
1. 知己知彼,掌握局勢:吳三桂分析了駐守邊疆的士兵武力勝過長期安逸的京城御林軍,且邊疆士兵所反動之原因源生自對政府朝廷的不滿,因此認為以戰止戰絕非上策,因此他決定用協商、對峙的方式進行溝通。
2. 因時制宜、判斷果決:政治協商需要極佳的談判技巧,且不能拘泥於同一個策略,一旦風向一轉,就必須重新思考對策,吳三桂在與叛軍對峙時果決的殺掉人質,讓談判失去意義,以強硬的方式主導談判方向,迫使叛軍自認居於弱勢,最終達成協商,這不僅是一個果決且高明的判斷,更是一場豪賭。

(三) 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關寧鐵騎這群狼虎之士並非一般的將領能夠領導統御,帶領者必是有過人的智謀與膽識,而吳三桂更是證明了此點才能讓他們信服。在袁崇煥死後,吳三桂果決且巧妙地讓他們自己決定生死,在絕望中,給這群虎狼之士指引一條明路,並以弟兄待之,展現出了大將的大氣與不拘小節,這群虎狼之士必定是在吳三桂身上看見了將士風範便決心對其推心置腹,更願意為他效忠賣命。

(四) 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對於袁崇煥的這個戰略構想,我是同意的,主要原因是顧慮到明朝當時的國立早已積弱不振,女真一族若入侵,明朝絕不能輕易防守,更大的可能是會兩敗俱傷,因此這透過這樣的聯合防禦以鞏固邊境,可以妥善的避免與之一戰,長袖善舞地以外交的手段保全國家的利益與國祚,就像竹之武退秦師一般,我認為其構思對於國家保全功不可沒。

(五) 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崇禎皇帝殺袁崇煥有如作繭自縛,是為不智之舉,但我相信換一個角度,更簡單者,換一個朝代,他的這個做法便可以被理解。舉韓信為例,他為了漢室出生入死,把新一代皇朝拉上巔峰,卻被漢帝視為眼中釘,最終淪為刀下亡魂。其道理很簡單,一旦臣子的聲望、軍事實力足以動搖國家,君王沒有理由不懼怕他,對於崇禎皇帝來說,比起遠在邊疆的女真,袁崇煥必是更有威脅性的存在,伴君如伴虎,身為臣子,必要知曉樹大招風的道理,袁崇煥固然忠心,卻忘卻了這樣的道理,引來無妄之災。

(六)  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在這部影片中,我看見了以下幾點:
1. 樹大招風是無分對錯:袁崇煥固然是個忠臣,但其功高震主,崇禎早已看不清是非對錯,為了自保皇位,除掉袁崇煥便成為眼中的第一要務,中國文化提倡中庸之道,自有其道理,人與人之間總是勾心鬥角,想要單純的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有時比我們想像的困難,就像影集,<麻醉風暴>中蕭正勳醫師做好了自己麻醉醫師的腳色,卻因其剛直且不因病人的社會地位影響其醫療行為的堅持而受到上層關切,屢屢受到體制箝制、打壓,最終成為醫療體制下的犧牲者。
2. 做領導者並非上位者:在一個體制中,往往有上下的關係體系才得以運轉,就像是軍隊,有上下的絕對關係才能讓部隊順利執行任務,然而這樣上下關係的界線在現代社會中漸漸淡化,在一個團隊中若缺乏上下溝通的管道便很容易走偏,失去創新、競爭力,以吳三桂與關寧鐵騎的護的互動關係為例,雖然袁崇煥是為他們的領導者,他一聲令下,關寧鐵騎聽從命令是他們身為兵士的義務,卻也以兄弟之禮待之,讓他們各自發揮本事,相信也是這樣他們才能立下如此驚人的功績。

江承駿

文章數 : 6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軍倫 第三週課後心得

發表  王秋婷 周六 10月 17, 2020 5:30 pm

(一) 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傳達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階級觀念和服從的思想,所有的人都各司其職,因此軍事倫理之中,中華民族都十分的忠誠。但相對來講,令將士們皆不敢違逆君主之令,即使錯誤的命令也會遵從。
(二)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吳三桂善用精準的對於人心與時機掌控,良好的應變技巧以及言語技巧。而且他的臨危不亂以及果決的判斷。
(三)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吳三桂是一個深謀遠慮,亦勇敢善戰,頗有軍事才華。關寧鐵騎一定是看到了吳三桂的大將之風,所以甘願臣服於他之下。吳三桂是大明末期最重要的守護國門的關鍵將領,是最讓八旗兵感到吃力的一道屏障。也被當時絕大多數的朝臣認為是大明江山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四)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東北西北,一體聯防;主動出擊,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我同意。
(五)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我覺得崇禎皇帝就是沒有自信,而且袁崇煥的勢力以及名聲越來越大,很怕有一天袁崇煥取代他的位置。皇帝無法容忍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他無法察納雅言。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這次的影片讓我知道不要太相信別人說的話,一定還是要自己去判斷完,不可能有永遠的朋友,也不可能有永遠的敵人。從影片中,找出一點自己可以學習,可以終身受用的。

王秋婷

文章數 : 6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回復: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發表  賴冠宇 周六 10月 17, 2020 8:55 pm

(一)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中華民族長久以來便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儒家思想有著「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等五倫關係,而君臣間的關係對於中華民族的軍事倫理更是造成莫大的影響,「忠君」思想深深烙印在軍人、將領的價值觀中,這也造成了在中國歷史上的大多數時期,幾乎很少出現將領帶頭叛亂的兵變之情形,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得以長久維繫之主要原因。
景。
(二)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從吳三桂獨自一人深入敵軍陣營中說服叛亂兵們投降,展現出了他臨危不亂、膽識過人的一面,也展現出了他的睿智;在聽聞宋喜打算將這些亂兵全部斬首時,吳三桂表現出不滿自己與亂兵的約定被打破的行徑,也展現了他的誠實守信;最後在無法阻止亂兵被斬首的情況下,吳三桂想出了讓亂兵們自相殘殺、並將剩下的亂兵納入麾下的辦法,不但讓這些勇猛的兵力不白白失去,也對朝廷有了交代,可說是兩全其美,這充分展現出他的睿智與果斷。
(三)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吳三桂不顧自身安危,獨自一人進入亂兵佔領的城中,並在這些亂兵的面前將被抓為人質的巡撫腦袋砍下,以說服這些亂兵投降,這些行徑將吳三桂的膽識過人、睿智冷靜徹底地展現在這些虎狼之士眼中;而他下令這些亂兵們自相殘殺的冷酷,也展現出了他的果斷與威嚴,徹底的震懾了這些亂兵,也讓之後這支虎狼之士,願意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四)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就戰略構想上,我相當同意袁崇煥這項策略,畢竟以明朝當時的兵力,要徹底擊潰女真是不太可能的,若發動全部兵力與女真相抗,可能落得兩敗俱傷、甚至亡國滅朝的慘況;然而若不斷順服與退讓,也只會讓女真持續壯大,而落得同樣被女真擊潰的下場。因此以戰謀合可以說是當前應對女真最佳的戰略,透過展現戰力的方式讓女真不敢咨意侵略,並與女真謀和來安定明朝的現況,對於國家、人民來說皆為最佳選擇。然而袁崇煥這個戰略構想,卻忽略了崇禎皇帝想要利用當前優勢徹底擊潰女真,以換來國家安寧的想法,因而讓皇帝感到不滿,甚至導致自己因為被懷疑叛國而被處死的下場。
(五)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從旁觀者的視角來看,袁崇煥一心只為國家的想法是相當容易辨明的,崇禎皇帝一心只想著擊潰女真,早日安定國家的想法,也讓他變得有些冥頑不靈,再加上他的自負,讓他輕忽了袁崇煥對明朝的重要性,因而錯殺了這位將領。然而,我認為不能因為這樣就認定崇禎皇帝昏庸無道,就崇禎皇帝的角度來看,他無法知道眼前這位將領的居心為何,加上身旁圍繞著袁崇煥叛變的傳言,在他握有足以與朝廷對抗的兵力下,崇禎皇帝會相信謠言並將他處死尚且能說是情有可原。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從這部影片中,我對袁崇煥與吳三桂這兩位人物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也看見了袁崇煥這位奉獻自己保衛國家的將領被誤會的無奈。袁崇煥盡心盡力的想保護國家與人民,因而想出了「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然而卻也因此遭到崇禎皇帝質疑,在遵從忠君思想以及貫徹自己的戰略構想兩者矛盾之下,袁崇煥最終選擇遵從朝廷將他捉回旨意,不再多做抵抗。袁崇煥一心只為保衛國家卻換來被處死的下場不經令人感慨,同時也讓我看見了儒家的君臣關係對於中國軍事倫理價值觀的影響之深。

賴冠宇

文章數 : 6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發表  李晨瑞 周六 10月 17, 2020 9:21 pm

(一) 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若說與西方各民族比較,中華民族的文化的確是比較謙抑而且小我的。好比當時袁崇煥要被逮捕時,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威信激起兵變,或許還可以自立為王,但他選擇為了變關安寧而捨身取義。
另外有一點,西方歷史上的戰爭似乎都是比較直白的短兵相接,反而東方歷史上除了戰役本身,還加上許多謀略、計策,好比崇禎帝利用陳圓圓拉攏吳三桂或者皇太極利用反間計剷除袁崇煥。東方戰爭似乎在戰略的制訂上,還多了一層心理層面的計算。這可能也導致我國各部隊都設有「政戰」官科的人員,而如美國一類的西方國家較少見。

(二) 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在當時的兵變平定,是充滿很多對吳三桂的不利因素的:其一,叛變的將領階級高於吳三桂,所以沒有辦法以威勢震懾;其二,吳三桂雖有率領御林軍,但御林軍不一定會聽命於他,而且御林軍的戰鬥實力和經驗應該也是略遜野戰軍的;其三,如何化干戈為玉帛而非以武力壓制是吳三桂最應該考慮,但也是最難達成的。綜合以上這些劣勢,吳三桂還是勇敢地隻身一人進入城門,而且一開始就展現魄力將巡撫斬首,隨後以軟硬兼施的方式說服所有人放棄起事,將一場動搖國本的戰事瞬間化於無形。在這之後,雖然御林軍統帥沒有按照吳三桂的承諾不逮捕兵勇,而是將他們全數圈禁,但吳三桂也為了信守諾言也為了充實自己的羽翼所以想出了讓他們自相殘殺的計策。青年吳三桂在這一連串變故裡,以過人的勇氣、行動力、霸氣、遊說技巧、誠實以及機智,不只平息了兵變,還獲得了一群戰力堅強兵勇的死命效忠。

(三) 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關寧鐵騎第一次與吳三桂相見就是他獨自一人上城樓解決兵變,在這當中,吳三桂展現了超人的智慧與勇氣。隨後,雖然全數叛變兵勇都被逮捕要處死,但吳三桂反而讓一小部分的人可以存活,達到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程度。原先這些叛變兵勇即使沒有被處決,但將來應該沒有辦法繼續成為士兵並且謀取好的發展了,然而吳三桂卻在此時招攬他們,讓他們又有重新受到重用的可能。故而關寧鐵騎在這些條件之下,成為吳三桂最忠心的部隊。

(四) 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西北聯防,以戰謀和」可以分成兩個部分討論。首先,西北聯防的構想我是十分同意的。女真人多次進犯東北都沒有辦法突破,繞道到西北也是有可能。但以戰謀和似乎不是長久之計。俗語說:「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女真人可能因為袁崇煥兵力強大而暫時屈服,假若有一天女真默默培養的兵力再次壯大或者袁崇煥亡故,那明國邊疆又將要再次動亂。好比宋朝外患四起,起先也都是因為低估了外族的實力而起。在我看來,以戰謀和是一個不安的和平,狼煙可能隨時又再起。

(五) 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袁崇煥提出的以戰謀和在上一題已經陳述過,只是一個短暫的平和。而袁崇煥主張這個立論的原因,可能也是在向明朝告知自己的重要性:唯有以袁崇煥鎮守東北,才有和平的局面。另外,袁崇煥在東北雄踞多年,雖然一直效忠明朝,但假設有了逆反之心,隨時可以獨霸一方,再以自己的影響力謀反。袁崇煥功高震主且以「以戰謀和」重要關鍵角色自居,已經讓崇禎帝心裡忌憚。故而崇禎帝認為吳三桂有後起之秀的資質,東北去除袁崇煥仍然有吳三桂可以主導,所以袁崇煥的去留便已經不需要遲疑了。

(六) 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袁崇煥領導統御的實力的確是讓人敬仰,但仍然敵不過「成功易,守功難」的魔咒。袁崇煥對於明朝而言,是一個盤據東北的活長城,力保女真人不侵犯中土。然而大帥威風的背後,暗藏著「功高震主」的隱憂,以及周遭人欲取而代之的危機。「成功易,守功難」是非常有道理的。對於袁崇煥而言,沙場征戰是一件得心應手的事情,然而如何一直維繫這個地位才是真正不容易的。這在每一個時代,每一種人身上都可以被應證。好比吳三桂,最後也是被自己一手幫助成立的清朝剿滅。比較近代的例子,像是中共的林彪等等,都可以被應證。如何在成功之後,仍然保持先前的謙和,不過度躁進,是一個千古間難以被回答的謎團。

李晨瑞

文章數 : 7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回復: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發表  林勝鼎 周日 10月 18, 2020 2:22 am

(一) 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以儒家的「名分關乎禮制」為核心,闡揚君權、父權和夫權的不可挑戰性。古有云:「伴君如伴虎」,君權是上對下的絕對關係,是不容挑戰的,這使得底下臣子在提出建言時都顯得畏畏縮縮。很多掌管 國防的文官、武官因此失去了實權,而成了陪皇帝演戲的小丑;更別說很多人因為和皇上意見不合而喪命。
      君權的道德綁架、中國文化的奴性,讓很多人無法展現長才,更嚴重的影響到了軍人的核心思想,彷彿他們不是為了這個國家在打戰,僅僅是為了服務皇帝而犧牲生命。

(二) 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勇敢不是無所畏懼,而是對勝利的渴望戰勝了恐懼;吳三桂並不是不怕死,而是他願意將國家的存亡擺在自己的生命之前。他為了國家展現高超膽識,在兵力懸殊的情況下,依然毅然決然的帶兵。他正視了幾乎不可避免的死亡,在戰場上不慌不忙的指揮將兵。最終,他的勇敢與膽識為他帶來了戰果,這正是現代軍人可以效法的精神。
   從這個故事,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強大的智謀,在沒有犧牲任何兵力的前提之上,他運用口才與智慧說服了那些叛兵。談判是比雙方直接一戰更好的選擇,但這得需要談判者於理、於法、於情都相當了解。吳三桂不只是個有勇無謀的莽夫,更是智勇雙全的豪傑。

(三) 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關寧鐵騎個個都是猛將,而且戰績顯赫,這樣一支強悍的軍隊只會屈服於權威比他們更強大的戰士,那人就是吳三桂,可以說吳三桂的領袖魅力是底下官兵賣命效忠的主要原因。
另外,「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原本可能將會被處死,但是在吳三桂的網開一面下他們得以保住性命,欠了吳三桂很大人情的關寧鐵騎選擇跟著吳三桂打天下以報他的不殺之恩。
(四) 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國家中央、各地方上下一體對於戰力肯定是種提升,因此西北聯防能增加境外防禦及掃蕩威力。比較有爭議的是「以戰謀和」,以戰謀合可以解釋為怯戰或者賣國但也可以解釋成損失最小 、務實可行的謀略。戰爭勞民傷財,久戰之下,無論哪國都會民生凋敝,因此,我認為以謀止戰對國家的利益更勝以戰止戰。
督師袁崇煥,為對抗女真部隊提出的戰略構想—西北聯防,以戰謀和,我相當同意。

(五)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古時候,君臣互動、地位、聲望都有既定的高低之分,袁崇煥功高震主,加上崇禎皇帝生性多疑,讓皇帝感覺自己地位不保。袁崇煥自顧攻打的毛文龍的決定是引起猜忌的導火線,因為對於皇帝而言,這是一個脫離掌控的警示。後加上有姦臣從中作梗,袁崇煥難逃一死。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本週的影片劇情感人、核心理念也令人深刻。不管看幾次影片,都會為了吳三桂的身不由己感到哀傷:一方面是不可挑戰的皇權,另一邊是有恩於己的袁崇煥,這種進退兩難的局面令人紮心,更令人對於「君為臣綱」的硬性規定感到愚昧。絕對的權力總是會伴隨著絕對的腐敗,古代皇權的至高無上導致了皇上的一意孤行,他不聽大臣的勸,只憑自己心情做事,最終殺死袁崇煥而自毀長城。我們應該以歷史作為借鏡,發展出一個多方權力分權的軍事階級體制,以及完善下對上申訴、喊冤、溝通的管道。

林勝鼎

文章數 : 6
注冊日期 : 2020-09-01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回復: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發表  洪琳淵 周日 10月 18, 2020 5:35 pm

(一)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聖德浩蕩,直至明清時代武將多為進士出身,本身即為讀書人,服從上意,有不同意見只得透過幕僚建議給皇帝,因此在作戰過程中始終顯得綁手綁腳,無法完全獨當一面。且中國武將多能融會歷史,知道自己就算佔據再有利的先機,只要最上層不同意,都不能有所發揮。此種忍讓的性格,此種打殺出頭鳥的性格使得中國明清時代名將多半無法善終,西方再華人士看到中國的將軍也只會覺得唯唯諾諾非良將之才。反倒是吸收西方軍事觀念、宗教觀念的人如石達開,能獲得來華外國人的另眼相看。
(二)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身領皇帝的旨意,皇帝只問是否能達成平定兵變的任務,沒有限制他使用哪種方法。士兵把將軍綁架當人質要求換軍餉,縱使這位將軍比吳三桂的官階高出許多,但吳三桂手上的皇帝聖旨高於一切。在士兵面前直接下馬威,使士兵赫然發現自己手上的人質在朝廷面前只是一枚可有可無的棄子而已。連指揮官都隨時可以被砍頭,那這些士兵呢? 他們的性命其實也是隨時可以被外人所操控,自己並沒有自己想的那麼有影響力。吳三桂直截了當的告訴士兵,縱使你們已經很厲害了,但在皇帝和我面前你們完全不是個咖。
(三)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讓士卒自相殘殺淘汰弱者,剩下的盡是一些逞兇鬥狠的人士,他們深知上位者隨時可以一聲令下,自己性命危在旦夕。如此堅決的自相殘殺過後,吳三桂使出溫情喊話,剎那間那上一秒中還存在的危機感消失了。在人們身陷危機,拉你一把的那個人總會使你終身感激,何況他是深有領導魅力、賞罰分明的長官。
(四)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同意呢?
完全同意,崇禎皇帝年紀輕輕,也許根本不知道他的帝國實力早就江河日下,還妄想重返祖先昔日榮耀征漠北平滿州。在關上的將軍早就心知肚明,關外的軍隊剽悍無比,女真還與蒙古合作不斷騷擾,且內部沒有繁重的民生內政壓力,所以資源都可以用來發展軍事,如此一來,資源不足兵疲馬罰的明帝國還想一舉圖收復是斷不可能的事實。若能夠以戰謀合,將實力最精良的精兵部署於邊疆,或許還能打成平手,讓滿州不能進犯。向對手展示自身實力也並非好惹的一方,雙方互不犯界,待國力恢復獲對方發生內亂後再圖行動。
(五)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崇禎皇帝自身已經沒有太祖成祖般的聰明才智,儘管已經算是勤政愛民,但皇帝豈能忍受有人比他受人民愛戴? 黃袍加身殺幼主發生過不只一次,位高權重的將軍把皇帝架空更是每個朝代都出現過。崇禎天真的以為沒有袁崇煥再找一位將軍替代就可以了,殊不知袁將軍在對手、邊地的人民、士兵心中已經建立如神般的地位。他一死最高興的就是對手了。我寧願自己把自己玩掉,也不要讓內部的人取代我,怎麼有點蔣介石在國共末期的感覺啊。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朱蘇進編劇還真是厲害,之後的新三國編劇更厲害。但是看這種歷史主題電視劇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把電視劇中的內容當史實來看,有些就是小說家之言,歷史根本沒那麼戲劇化。
文徵明寫的【滿江紅】: 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倚飛何重,後來何酷。豈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辜,堪恨更堪悲,風波獄。 豈不念,封疆蹙;豈不念,徽欽辱,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偉大將領那麼多,總覺得悲劇英雄被人記住的比率好像更大一些。

洪琳淵

文章數 : 6
注冊日期 : 2020-09-15

回頂端 向下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 頁 2 Empty 回復: 第三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江山風雨情

發表  許成翔 周日 10月 18, 2020 5:49 pm

(一)您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對其軍事倫理價值觀造成哪些不同的影響?
 儒家思想貫徹了中國古今,君君臣臣父父,從家庭倫理到治國方針都看得到儒家思想的軌跡。歷史上,忠臣不在少數,但昏君的數量也不遜色,而更多的是在背後流言蜚語的小人,今天觀看的影片的時代背景明朝更是如此典型的年代。宦官,黨爭頻繁,皇帝軍心動搖,就像老師上課講義所提到的,一名實踐軍事倫理的名將應該符合真忠(履行軍人義務,捍衛正義公道)以及真仁(擁有正確的道德價值觀,維護國家形象和團體榮譽)但是被局勢所逼,能夠做到的軍官又有多少?唯有培養時位中正的思維,在面臨國家利益含個人榮譽時,心中才能有一把權衡的尺。歷史上精忠報國的岳飛還有曾經的明軍統帥袁崇煥都堪稱首屈一指的名將,捨身取義,卻為自己埋下冤死的種子。而我想這也是中華文化薰陶下的成果吧,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那些名留青史的偉人們永遠以國家利益為優先,公而忘私,國而忘家。
(二)影片中的青年吳三桂,臨危受命前往邊關平定兵變,表現出軍人應有的哪些智謀與膽識?
智勇雙全是一位軍人所該具備的典範。吳三桂的「智」展現在他的沈著冷靜談判的技巧,面對不受控制的兵變叛軍他用理智化解了衝突,高超的說服技巧和深思熟慮後的籌碼,彷彿燭之武退秦師的情節再現,以利誘之,以害脅之。
(三)承上,吳三桂為何能夠吸引「關寧鐵騎」這支虎狼之士,為他賣命效忠並隨其打天下?
那幕廝殺的場景讓我歷歷在目,吳三桂用他的「狠」打造了這支軍隊,正因為他深刻地了解到戰場上需要的永遠是強者,弱者勢必會遭到淘汰,當機立斷,他決定讓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方法篩選出最強悍的部隊。在一場血戰後,留下的倖存者已經沒有了懦弱之心,只有一顆效忠領袖,獻出生命的決心。這讓我想到幾年前看過的翻譯小說「飢餓遊戲」或是「移動迷宮」也是在描述相似的場景,藉由同類相殘的競技場來選出最優秀的基因。
(四)影片中的督師袁崇煥,他提出對抗女真部隊必須「西北聯防,以戰謀和」的戰略構想,您是否 同意呢?
 我同意前句但否定後句。首先我認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是有用的,當明朝到了崇禎皇帝時,兵力早已殘弱不堪,袁崇煥自己也知道這點,所以不得不聯合周圍非中原的民族來打擊主要的敵人女真,升級戰力。然而以戰謀和我認為是件不智之舉,而且除了要有背水一戰的勇氣,還要對自己的戰力有足夠的信心,在這方面我認為袁崇煥沒有顧全大局,軍糧,兵力都無法擔保的局勢下應該採取先守後攻的戰略,養兵蓄銳。
(五)承上,從中國君臣互動關係來看,您認為崇禎皇帝為何必殺袁崇煥而自毀長城?
 我想這個問題涉及到相當多的層面,故事源頭可以從崇禎皇帝第一次召見袁崇煥說起。被小人陷害而遭崇禎皇兄們遣返回家的袁崇煥一倍崇禎召見就誇下了「五年復遼」的海口,給了崇禎一個泡沫般的期待,當他發現自己闖禍時,已經來不及了,皇帝對他既予了厚望,給他兵力,權力,甚至當袁崇煥為了實現公平正義一方面鞏固領導地位而殺了毛文龍時,皇帝不但沒苛責反而給予他嘉獎,如此之舉對崇禎皇帝而言其實是種忍耐,一種信任部下而退一步的寬容,但對於剛愎自用又雄心壯志的袁崇煥而言卻是種放縱,讓他野心不斷強大。爾後,賣糧食給蒙古一事,又造成了蒙古轉賣女真的囧是,使得崇禎皇帝對崇煥的忍耐又到了新的極限,儘管崇煥是想藉此拉攏蒙古。更甚者,與皇太極簽下的密約傳到皇帝耳中又是一大羞辱,儘管崇煥是為了要藉由議和之舉來換取時間養兵。袁崇煥不斷地踩崇禎皇帝的底線,當初說好的五年復遼,如今敵軍已經直逼京城了,袁崇煥還是沒給皇帝一個交代。原本上位前崇拜的英雄,登基後重用的重臣,如今在小人的傳言下成了引狼入室的賊臣之一,讓崇禎皇帝只好羈押袁崇煥到南鎮撫司,九個多月後下召處以凌遲之刑。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您最大的感想為何?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我想用袁崇煥死前的遺言當作這次影片分享的心得,軍隊如同一個小型社會,領導者有他成為伯樂的使命,而受重用者也有扮演好千里馬的義務,但更重要的是雙方彼此的尊重與互信,有時候一再的縱容卻不表達內心的想法(如崇禎)只會使誤會加深,沒辦法解決問題。藉由這次的影片欣賞讓我看到許多優秀人物的實力,像是吳三桂的謀略規劃,袁崇煥的忠心報國和崇禎皇帝的伯樂之眼,然而卻也讓我思考著,身為一位軍醫,將來總有一天也會是個握有權力的幹部,要如何妥善的安排人力資源,領導群眾,是我現今應該努力去學會的課題。

許成翔

文章數 : 7
注冊日期 : 2020-09-15

回頂端 向下

2頁(共8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步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