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烽火映白袍」課程討論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10
曼華
莊凱棻
俊惟
翊翔
宏凱
映樺
文鈴
晉豪
林宜慧
世清教官
14 posters

向下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Empty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發表  世清教官 周一 12月 12, 2011 1:17 pm

santa
本週主題為「戰時軍事倫理之仁v.s忍」,我們共同觀賞的人物傳記影片~
盧安達飯店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F_487977_1
請各班組員回憶影片重點,並瀏覽本週課程講義
(返回「烽火映白袍」首頁http://www1.ndmctsgh.edu.tw/hum/Military_Ethics/index.html,點選「課程內容/課程講義」PDF),以針對下列課題來分享心得感想囉!

(一)從戰時軍醫之仁v.s 忍,您瞭解「與魔鬼拔河的白袍天使」可能面臨哪些具體的倫理困境事例?

(二)盧安達屠殺事件後十週年,2004 年《經濟學人》才公佈當年死傷的規模與細節,您是何時得知此事?

(三)您看〈盧安達飯店〉經理Paul,平時巧藉賄賂投機手腕經營事業,有否道德上的瑕疵?又您認為Paul 就在開往鄰國逃命的最後一班車出發前,突然放手離開他的妻子和兒女,自行跳下車的動機和後果是否經過三思?

(四)就「仇恨政治學」為觀點,檢視盧安達國內除了軍警武裝部隊肆無殫忌地開槍射殺手無寸鐵的圖西人,同為平民的胡圖群眾如何配合參與全國屠殺運動,並透過「集體合理化」去「殘害另一族群」呢?

(五)相較於1990 年科威特被入侵時的國際聯手反應,對照1994 年的盧安達屠殺事件卻「中立」得漠不關心,諸如UN 維和部隊之不作為、西方媒體刻意封鎖消息…,你的看法為何?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你最大的感想為何?
世清教官
世清教官
Admin

文章數 : 1231
注冊日期 : 2009-11-20
年齡 : 52
來自 : 台北

http://www.ndmctsgh.edu.tw/web/MilitaryEthics/

回頂端 向下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Empty 普通人如何變成大壞蛋~史丹佛監獄實驗

發表  世清教官 周四 12月 15, 2011 7:52 am

一個普通人離殺人有多遠-《路西法效應》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Snapshot_cnn史丹佛監獄實驗

香港雜評 /梁文道撰文 Friday, September 10, 2010


1994年的盧安達大屠殺中,胡圖族人在三個月內殺死了80至100萬圖西族人,凶器是一些大砍刀跟狼牙棒。這很可能是現代歷史上最被忽略,但是又最殘暴的一樁大屠殺。

現在看來,這個屠殺的發生是非常匪夷所思的,為什麼?因為原來這兩族人是混居在一起的,他們很多是鄰居,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是老師跟學生,是醫生跟病人,是公司裡面的夥伴、同事,是學校裡面的同學。一夜之間,政府告訴胡圖族人說圖西人是壞蛋,然後胡圖軍警來了發武器給他們,去把佔全國總人數14%的對方統統殺光。

忽然間在你隔壁的,坐在你身旁的人,莫名其妙的就拿起了刀砍向了你的頭,他們會怎麼砍呢?他們會把一個家庭的父母都砍死,而這些凶手裡面包括一些女人。胡圖族當年的其中一位凶手,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後來回憶她怎麼樣殺死一個鄰居的小女孩。她說既然她父母都死光了,我就只好把小女孩也解決了,要不然留下她,她不是更痛苦嗎?我也是為了她好。但是她還記得那個小女孩被她的刀子砍下去劈她的頭之前,那個驚訝的哀求的眼神。

在這場屠殺裡面,還有大量的強暴圖西族婦女事件…。

為什麼我們人類可以犯下這樣的錯誤?當我們大部分人在面對這樣場景的時候,我們都覺得這種事情絕對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至少我們不會幹這樣的事情對不對?但是這場屠殺的教訓就是,原來非常平靜,種族關系不算特別緊張,你的好朋友、好兄弟、好鄰居,居然可以一夜間就變成一個殘暴的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今天要介紹給大家一部這幾年來相當受重視,非常重要的著作《路西法效應》,副標題是「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作者菲利浦.金巴多,是全世界心理學界赫赫有名的一位大心理學家。他這麼有名,是因為他曾經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做過一個實驗,那個後來幾乎沒有人敢原樣的重覆再做的實驗,就是非常有名的史丹佛監獄實驗。

這個是甚麼實驗?他找了一批志願者,都是一些學生,做研究對象。這個實驗基本上就是把學校校園裡面的一個教學樓改裝成一個監獄,布置成一個監獄環境,然後這些來受實驗的學生經歷一個非常逼真的逮捕過程,還真的是有地方警察幫忙的一個逮捕過程,把這些志願的學生抓進來。這些學生被抓進來之後,就成了囚犯,而另一些學生是隨機的被選擇當獄警,然後關兩個禮拜。

這個實驗的目的就是看在這兩個禮拜之內,這些原來都是普通年輕有為的大學生、研究生的這些好孩子、年輕人們,當他們有些人扮演囚犯,有些人扮演獄警之後,雙方的互動會怎麼樣,環境跟制度又會對他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結果實驗的結果非常駭人,以致實驗根本還做不到一個禮拜,就要被迫終止。

後來成為全世界一個著名的新聞話題,無數的新聞媒體、電視劇、電影都曾經重復的演繹這個故事,而當年那個實驗對他的所有的參與者,包括這位金巴多教授,都造成了很重要的影響。固然使他們出名,可是也使他們一輩子背負一個良心上的罪責。

這個實驗到底是怎麼回事?裡面到底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它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呢?答案就在這本書。這本書是實驗結束了三十多年之後,教授才重新整理,根據當時的筆記寫出來,而在這三十多年之間,他已經針對這個問題做了大量的研究,包括可以回答我們剛才一開始所說的「為什麼盧安達大屠殺會發生」這樣的問題。

他通過這個研究,其實要指出一個非常簡單的主題,就是人為什麼會變成壞人。有時候我們看到一些人,我們說他殺人,比如說前一陣子有很多人去校園裡面屠殺一些無辜的小孩,這時候我們就會說這些壞蛋、這些壞分子他殘暴不仁,太沒有人性了,仿佛我們把罪惡當成某種人的特質,我們把殘忍當成某種人的性格。

這對我們來講好像舒服一點,因為我們平常維護社會穩定和諧治安的方法,就是把少數壞分子隔離開去,知道有誰會犯罪,我們就先抓他。這以前講犯罪學很講究這點,就是要看什麼人像是犯罪分子。可是也有一些學者從完全不同的路徑來探討這個課題,這就是社會心理學。

按照社會心理學的講法,一個人之所以會犯罪,會變得很變態,並不是這個人的性格特質的問題。相反,一個非常善良的平常非常溫厚的人也可以是個凶手。在納粹大屠殺猶太人的時候,這些故事我們早就聽的太多太多了,是不是?所以我們要研究的是什麼情景、環境、背景使得一個人為惡,使得一個人忽然墮落,墮落成為撒旦,所以這本書叫做《路西法效應》。路西法,撒旦的另一個名字嘛。

我們現在來看一看。我覺得這本書很震撼的地方,就是這個研究是很有名的,很多人聽過,但是我第一次這麼仔細的知道這整個研究的過程。原來在1971年他們做這個研究的時候,你會一步一步的看到這些學生,這些原來很純真的學生,怎麼樣忽然之間有人適應了囚犯,有人變成了魔鬼般的獄警。

請記住這個年代,正好是美國六十年代火紅年代之後沒多久。這些學生全部都經過嬉皮士運動的洗禮,濫情做愛、反對戰爭、喜歡大麻、喜歡旅行、愛好和平,對所有的權威對所有的建制都抱著一種天然的反動跟不滿。為什麼他們在幾天之內就會變成那麼順從某種體制,比方說監獄的體制,那麼順從的扮演這個體制安排給他們的角色呢?答案我明天繼續說。


我們今天繼續說1970年代非常有名的史丹佛的監獄實驗。在那場實驗裡面最有意思的就是在實驗開始的第一天,幾乎所有人就已經開始進入角色了。角色的安排是怎麼樣?我今天給大家繼續介紹這本《路西法效應》,作者菲利浦.金巴多。

他非常詳細的描述了當時的情況。首先所有的囚犯進到進到監獄之後,都要赤裸身體接受檢查,然後換上一個囚犯的制服。跟著他們要開始報數,就每人安排一個號碼,比如說1609啊,這樣給他一個號碼。這個號碼是很重要的一個儀式,這就表示從現在這一刻始你不再是你原來那個人了,你只是一個囚犯,你被賦予了一個新名字,而這個名字就表示,你被剝奪了你原來的背景跟人性,進入了這個體制之內。

然後,幾天的實驗裡面,他們反復的要求這些假裝是囚犯的學生,不斷的要報數說自己是幾號幾號,就是要加強他的印象,讓他知道你已經不是學生了,你甚至不是在做實驗,你是一個真正的囚犯,你所擁有的不是一個有姓有名的東西,而是一個號碼。

另一方面,當獄警的那一幫,當獄卒的那幫學生,其實他們很多一開始都特別厭惡做獄警,為什麼?我昨天不是說了嘛,他們是很反叛的年輕人,他們覺得當囚犯要過癮過了,而且他們覺得好端端的我跑來史丹佛大學念書,將來當獄警那多沒出息呀。

可是當他們穿上獄警的制服,當他們戴上讓別人看不到他眼神的太陽眼鏡之後,他慢慢開始感覺到某種權威感來了,制服就開始使他改變。然後在一天之內,互動就已經出現微妙的變化,剛剛這些剛剛進來嬉戲鬧鬧的囚犯學生,飾演囚犯的學生們有時候會搞點小反叛,而這些獄警很迅速的就開始忘記了這只是個實驗。他覺得你這麼不聽我的話,其實是對我的身份對這個體制的不尊重,你在挑戰我的權威,要好好鎮壓他們。到了第二天,這些飾演囚犯的學生就已經開始想策劃叛亂,然後又被更殘酷的鎮壓跟羞辱。

這就讓我馬上想起來我們日常生活裡面常常見到一些有微小權力的人,哪怕只是一個城管,他為什麼有時候會變得那麼凶暴,這並不表示他平時不是一個好爸爸,不是一個好親戚好鄰居,他可能也是。但是只是在穿上制服在某個情景之中,他覺得任何一點對他的稍微的言語的冒犯,對他的說法不同意的東西,他都會火冒三丈,他就會覺得你這是在挑戰我跟我背後體制的權威。他把他自己這個「我」投射的太大,他也把這個體制延伸的太長到自己的身子上了。

我們再看接下來幾天發生的事情,最怪異的是連外面來的人都居然能夠慢慢適應監獄的情景,比方說他們裝模作樣的安排了一個上訴委員會,囚犯如果對這個監獄有什麼地方感到不滿的話,你可以提出申訴。在上訴委員會裡面有一個囚犯,被其他的囚犯推舉為代表,他居然在當時的日記裡面記錄什麼?他說他很高興,很驕傲,居然被我的同伴推舉我為犯人代表。他似乎開始很認真的覺得自己真是個犯人,而且還是一個挺不錯的,能夠得到獄友們支持的犯人。

後來還有一天安排了家長、親友會見日,這已經到了禮拜二(第三天),有些父母可以被安排進來探望自己的子女。探望過程太有意思了,我們知道美國人親子一見面就有自然的擁抱,但在這個環境底下有一些父母居然看看守在旁邊的那些獄卒說,我可以跟我的孩子握手嗎?居然去跟孩子握手,然後雙方非常不自然的說話,而且在說話的過程中,每當說到監獄對他們待遇並不太好的時候,這些獄警就在旁邊「嗯」,走來走去,中斷他們說話。而有趣的是連外頭進來這些家長父母也都居然不敢吭聲,不敢反對。

似乎很多人都很快的進入了這一個場景裡面,只有少數幾個犯人,比如說5486,他是拒絕投入的。他拒絕假裝這是真正的監獄,每次在說話的時候,他都強調這是個實驗室,但是後來很快的,因為獄警的加強壓迫,他也很快投入反叛行動。當他投入反叛行動的時候,他就跟他其他的一些想要造反的獄友們一起被殘酷的鎮壓,於是開始逐漸的相信自己果然是個囚犯。又例如說有一個叫416的犯人,他用絕食來抗議對他越來越殘暴的那些家夥,那些家夥就用百般的性羞辱的方法來對待他。所以這位教授就說到,後來美國在伊拉克那些恐怖的監獄裡面虐待囚犯是怎麼回事,完全在這個實驗裡面能夠找到端倪。你很自然的會想性羞辱那些人,要他們脫褲子,要他們假裝互相雞奸。

在這個實驗過程裡面,我覺得最有趣的地方是這位裝作典獄長的教授。這個教授是有名的左翼教授,反戰、搞越戰大游行,學生們都很愛他,和藹可親,直到今天還老在抗議美軍的種種暴行;但是當時他假裝典獄長的時候,他完全無視這整個局面的變化,不曉得這三四天裡面已經發生一些超出控制的事情。他非常投入,開始恨這裡面某些的囚犯,覺得他們太不合作、太不聽話,他開始注意有些獄警表現的相當好,非常凶悍,雖然好像有點太凶了,太過分了,但是他設法不讓那些想離開實驗的學生離開這座假的監獄。

最後當整個實驗中斷之後,其中一個飾演獄卒的學生叫博登,他的日記說,「當菲利浦向我透露實驗將要結束時我高興極了,但也震驚的發現其他獄卒非常失望,不只因為我們要得到的實驗研究的薪水減少,而且我覺得某個程度上,他們似乎很享受那個過程。」另外一個作風強硬的獄卒阿內特,他說的兩件事情讓我印象很深刻,第一個是對犯人沈浸在角色中的觀察,留下來的犯人說,如果他們可以被釋放的話,他們就願意放棄他們的酬勞;另一個是,犯人在後來的會議裡面,就是大家已經結束了實驗,互相交流的時候,這些犯人仍然很痛恨這些獄卒,因為他覺得他們真是壞蛋。

但是問題是他們其實不是壞蛋,只是很普通的學生,甚至這些學生裡面有一些平常非常可愛,人緣非常好的學生,這時候也變的很凶悍。


我們一般人在看到一些慘案的時候,在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殘酷屠殺事件的時候,我們通常會覺得我絕對不可能變成那樣的壞蛋和凶手。我們通常很自信自己的道德判斷能力,很自信自己的堅強意志。可是千萬不要太過自信,有沒有想過像納粹屠殺、像南京大屠殺、像盧安達大屠殺?如果把你丟在那些屠殺者的角色裡面,你會怎麼做?你會不會可能順從,你會不會可能也投入其中呢?這是非常有可能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

《路西法效應》,正是想告訴我們這一點。使我們變壞的是一些情景的效果,這些情景有時候是來自於像我們昨天講的制服、監獄的環境、某種規則、某種秩序。

還有是群眾壓力-比如說像盧安達大屠殺的例子裡面,當你發現其他人都在這麼幹的時候,而你不動、你不幹,你會擔心自己會被人認為,我其實是同情這些圖西族人的,我是不是個胡圖族人的胡奸呢?所以你覺得我也被迫要去殺人。而當你開始殺人之後,就會覺得既然我已經殺了,那我只好繼續殺下去。甚至殺人有時候是為了幫助那些受害者解脫,反正他們遲早要死,不如我爽快的讓他們死,我是對他們好。你會想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為自己解釋。

我們在這就看到一些很特別的例子,我今天繼續給大家讀一些片斷。《路西法效應》特別強調納粹當年的環境,納粹當年有一種人叫做納粹醫生,這些人平常就是很好的醫生,他的主要工作-職業倫理要求就是救死扶傷,但是當他被派到集中營裡面的時候,他要執行的任務卻是釋放毒氣或打毒針,好讓那些囚犯一個一個痛苦的死去。

根據現在的調查研究,他們進去的時候,通常一開始就會說他們覺得很困惑,這裡的人怎麼能夠做的出這種事情呢?他們怎麼可以受這樣的痛苦呢?後來慢慢他會得出一個對自己來講很合理的答案。這些囚犯現在住在這個集中營裡面,在糞堆裡面苟延殘喘,我還不如給他一團毒氣讓他到天堂去,讓他變得更好。慢慢的,這整個屠殺就變成不是屠殺了,而是一個有道完成的任務跟工作。

怎麼樣把其實很邪惡的東西執行好,就變成你最關心的問題。這就像思想家海納.阿倫特講的「平庸的邪惡]」,你開始失去自主的判斷能力,你開始在做一起其實平常自己不相信的事情。因為你覺得我只是在執行任務,就等於有人讓我去告密,我的夥伴裡面有誰有什麼反動思想;等於有人叫我去殺害敵方的某些人,我會把它說成我只是在一個組織裡面,我這時候我被迫犧牲掉我平常某些信念,但是其實我是為了大局,是組織要求的,這責任並不在我身上。

這裡面就提到,公開扮演跟自己私下信念相反的角色會出現一個有趣的結果,就是產生認知失調,行為跟信念之間不一致,以及行動不是隨著恰當態度而產生,都是認知失調出現的條件。由於這些和個人信念不符的行動是這些人承諾要做的,於是獄卒們或者當年的納粹醫生便覺得需要賦予它意義,必須找理由來解釋自己為什麼作出違背他們真正信念和道德主張的事,簡單的講也許就是自己欺騙自己了。

在這個欺騙過程裡面,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當年那些納粹的醫生時時刻刻擺蕩在謀殺的殘酷以及短暫的仁慈之間,然而這道鴻溝,無法彌平;事實上,持續分裂就是使他們繼續從事奪命任務的因素,分裂是維持總體心理平衡的一部分。因為這個分裂他難以彌合,所以他更需要去努力的讓自己達到平衡,慢慢的,一個原來有自由意志的人,就逐漸被整合進了巨大、野蠻,而且高度功能性的系統之中。奧斯維辛集中營,就是一個集體產物。

受到這個研究的啟發,後來又有別的心理學家做過其他的實驗,效果也很驚人,也非常著名。比如說非常有名的「米爾格倫實驗」,是另一個社會學理學家做的實驗。這個實驗是怎麼回事呢?就是找一幫學生,叫他們扮演老師,然後騙他們說你們另外一幫受試驗的學生呢,就扮演學生關在對面的房間裡面。那兒你看不到他們的樣子,只聽得到他們的聲音。

裡面那些扮演學生的那些受試者,跟扮演老師的受試者之間有條電線,你這有個按鈕,你一按,他那邊就會被電擊,會觸電。那然後接下來做什麼呢?就是你很簡單問他一些問題,隔著擴音器問裡面的學生問題,他答錯了,你放電,他再錯,電就更大一點。隨著他錯誤的增加,電不斷的增強,達到450伏特的時候,就會致命。

找來幾十個學生,做這個實驗-其實所有的學生都在扮演外頭按鈕的那個老師,裡頭的那些學生都不會真的被觸電,裡頭的學生是米格爾倫教授安排的一些演員,假裝觸電在裡面尖叫的。但是這些學生受試者,這些扮演老師的人他們是不知道的,他們以為裡面真有一個自己的同學在裡面做實驗,假裝是個學生,然後我按鈕他會觸電。

實驗開始,一開始裡面叫一下「哎呀,好痛」、「哎呀,好癢」,沒什麼,繼續問答。接下來隨著答錯的情況增加之後,電流不斷加強,終於到了裡面那些人受不了了,開始喊叫「我受不了了,趕快結束放我出去」,到了這些時候,這些裝老師的受試者怎麼辦呢?他會望一望實驗室主管怎麼辦,這實驗室主管非常冷酷的說,不用管那麼多,沒事的,繼續。

然後他繼續,他通過擴音器對裡面的被電到的學生說,你們不要擔心不要害怕,忍一忍很快就好,但是不行,那個慘叫聲越來越犀利,直到最後他們甚至開始覺得-我只要把電壓調到450伏特讓他一死了之,結束這痛苦就完了。

最後實驗裡面,有三分之二的受試者在短短一小時之內,都把電壓調整到了足以讓人致命的450伏特。當實驗結束之後,他才知道裡面沒有這麼一個同學,還好沒有死人;但是在那一小時之內,這些原來善良的大學生,都做好了要做殺人的準備。


也許大家看過一部電影,最近幾年也很受歡迎叫做Die Welle浪潮,講的是個真實的故事,是一個美國中學的歷史老師Ron Jones,他做了一個實驗,跟學生們做,他怕學生不懂,為什麼當年德國人會那麼變態,支持納粹黨去屠殺猶太人。

於是他就要求同學裡面,班級裡面開始組織一些的儀式、口號、手勢、特別招呼方法,把人群分成內跟外、他跟我、我者跟他者。慢慢的,仇恨就在校園裡面彌漫出來,慢慢一個非常獨裁傾向的政治意識形態出來。這些原來很天真可愛的中學生,就出現了一群非常殘暴的、有狂熱信念的一群人。然後這時候,這個老師宣布我們教學結束了,大家現在知道了吧,納粹就是這麼來的!

從這個實驗我們又可以說到一點,就是我們這幾天一直在講的史丹佛監獄實驗,這個監獄也許不一定需要是個真實的監獄,我們也許就已經活在一個監獄裡面。我們今天繼續給大家講這本《路西法效應》,作者是史丹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菲利普.金巴多。

在這本書裡面,他提到一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之中,也許我們心裡面就有一個預警,它在提醒我們,警戒我們,告訴我們,我們不該做什麼,我們應該做什麼,我們不應該放縱我們的,我們要尊重某種的權威與秩序,我們整個社會多多少少其實有可能就是一個這樣的實驗室。

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就會出現一些我們自己都猜測不到的怪事。比如說這裡面講到,當年另外一個很有名的試驗,就是另外一對的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比布.拉塔內,還有約翰.達利,在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跟紐約大學當教授時所做一個研究。研究什麼?他們發現那時候紐約特別容易作奸犯科,例如女孩當街被強暴,竟無人願意伸出援手搭救她,或者是男孩在上百人眾目睽睽的目睹下,被追砍得滿身是血,邊跑邊叫、叫救命,就沒有人去管他,這到底是為什麼。

這個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愈多人目睹罪案的發生,這些旁觀者就愈不會介入跟幫助。換句話說,如果當時只有三個人在場,這三個人說不定就會上去抓住凶徒,但是人一多的時候,大家反而不敢動,為什麼?因為每個人都覺得我不需要做什麼,其他人會做,如果其他人都不做,那表示我更不需要做什麼。人是一種服從的動物,是一種群體的動物,總是對其他人有期盼,也總是希望滿足其他人的期盼,於是這時候我們喪失自己的一個良知判斷的能力。

於是,金巴多教授在這裡面提出,我們人要怎麼樣改善跟強化自己的良知跟自主能力呢?必須注意我們一般處境裡面有一個基本的二元性,就是抽離跟沉靜的對立,犬儒式的懷疑跟投入式的參與之間的對立。我們該怎麼來理解?

在史丹佛實驗裡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作者金巴多教授後來的太太克裡斯蒂娜.瑪絲拉奇。克裡斯蒂娜當年也是一個剛剛拿到博士學位的年輕社會心理學家,她在這個實驗進行到禮拜四的那天晚上來看她的男朋友,也就是主持實驗的ae 巴多教授,說你們實驗怎麼樣?然後她進去假裝的監獄,首先驚訝的就是這個地方搞的還真像監獄,然後她在其中的一個休息室裡面跟其中一個等待要值班假裝獄卒的學生談話,說這個學生又親切又有禮貌,怎麼看都是大家公認的超級好人。

後來她透過監視機的鏡頭發現,剛才跟她聊天這個好孩子,居然就是這個監獄實驗裡面最惡名昭彰的一個獄卒:她發現這個人才不過幾分鐘,就從頭到腳換了個人,不但走路的姿態不同,講話也完全不同,帶著南方腔調,正在大喊、叫罵犯人,命令他們報數,所有不在他規矩裡行事的,都被視為對他的無禮和挑撥。克裡斯蒂娜看著就哭了,她受不了,她大聲譴責她男朋友,主持實驗的教授金巴多,說你怎麼幹出這種事,這已經完全失控,難道你沒有注意到嗎?

金巴多教授被她一罵,這時候才恍然大悟,一下就嚇醒了,他發現對整個事情已經失控了,我已經太沉浸在典獄長這個角色裡面,我本來應該做一個客觀的研究人員,沒想到我也開始享受這個過程了。現在回想起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情況,就很值得研究了,這位克裡斯蒂娜.瑪絲拉奇她就在想,為什麼當時她的反應跟所有參與研究人都不同?主要的原因就是,她是禮拜四才進入研究狀況,所以她是一個外來者,作為一個外來者' 一個局外人,她看局內的狀況,當然會看的比較清楚,也沒有那麼投入。所以, 人的某種相對抽離是重要的。

另外,就是金巴多教授後來研究,她具有一種所謂英雄行為的人格。真正的英雄行為,是指人應該對於邪惡情境具有抵抗力,這個抵抗力來自哪裡?除了剛才說了一個局外人的心態,還要常常的保持警覺的意識自己的環境,常常去抽離出這些局勢之外,還要注意一個特點,就是這種人往往都是一個平凡人。這裡面最後就提到大部分成為惡性加害者的人,和可以做出這種英雄之舉的人,直接相比較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只是平凡人。

就像《辛德勒的名單》裡面的那個德國良心商人,或者盧安達大屠殺中的飯店好心經理,他們是什麼人?他們平常不見得特別了不起,不見得特別偉大,他們只是一些平常人,相對於平庸的邪惡,也有一種善良的平庸-他們的特點在於他們做了正確的事,卻絲毫不以英雄自居,認為自己只是表現了何為正派,何以言行的共同感受。這種人其實還是很多的,只是對於他的情境具有一種敏感,他不會那麼容易被環境屈服,所以我們怎麼樣才能夠避免有一天自己變成一個凶手,要做的事是讓我們隨時對自己身邊的環境、秩序,所身處的社會或者機構保持一個警覺。

白天使vs.黑魔鬼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Illustration1[color=darkred]
世清教官
世清教官
Admin

文章數 : 1231
注冊日期 : 2009-11-20
年齡 : 52
來自 : 台北

http://www.ndmctsgh.edu.tw/web/MilitaryEthics/

回頂端 向下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Empty 善惡之間~路西法效應!

發表  世清教官 周四 12月 15, 2011 7:53 am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The-lucifer-effect-2326347The Lucifer Effect
 
如果,某一天,當你翻開報紙看到這樣一則廣告:

社會心理學實驗,誠徵受試者,實驗內容為測試正常人在監獄情境壓力下的行為和反應。
受試者分別扮演獄卒與犯人(誰扮演誰?丟銅板決定),日薪15美金,實驗為期兩週。


你會有什麼反應?

根據記錄,這場「遊戲」逼真的不得了,逼真到第六天就被迫中止,因為狀況無法控制。

這是社會心理學家金巴多博士在三十年前進行的「史丹福監獄實驗」,三十年後,他根據當年的記錄和錄影資料詳細描述出當年實驗經過,並綜合他這些年對團體和情境力量的觀察研究,寫下這本《路西法效應》。

你覺得環境和團體對你的影響有多大?當我們看文革、看納粹、看奧姆真理教沙林毒氣事件,或是蓋亞那叢林裡天堂聖教的集體自殺,當我們看到如此邪惡盲從的人性,我們總是輕易的歸咎於「那些人瘋了」;但若有人告訴你其實邪惡,甚至我們日常的一切行為,背後所謂的思考都是可以培養、可以塑造的呢?

相較於東方人,西方相對是個人自主性比較高的社會,或許金巴多教授,以及這個實驗的每一個參與者,他們比起你我都要訝異這個實驗結果,因為他們本來比我們更理所當然的覺得「我是可以獨立思考的個體」。所以,我們受到的情境影響究竟有多大?我們意識到了嗎?這一點,才是讓人感到最恐怖的地方……。

 
一九七一年,社會心理學家金巴多教授主導「史丹福監獄實驗」,該實驗有如一顆震撼彈,引爆全球心理學界重新審視以往對人性的天真看法。

三十年後,金巴多教授以《路西法效應》(The Lucifer Effect)首度親自撰述,並呼應從「史丹福監獄實驗」到「伊拉克監獄虐囚案」三十多年來觀察到的社會現象,深度剖析複雜的人性,全盤且深入解釋「情境力量」影響個人行為的概念。

在實驗中以標準的生理與心理測驗,挑選了自願擔任受試者、身心健康且情緒穩定的大學生,被隨機分派到「守衛」和「犯人」兩組,接著讓他們身處模擬的監獄環境。實驗一開始,受試者便強烈感受到角色規範的影響,努力去扮演被指定的角色。實驗第六天,情況演變得過度逼真,原本單純的大學生已轉變為殘暴不仁的守衛或是情緒崩潰的犯人。原來,只要一套制服、一個身分,就可輕易讓一個人性情大變,為期兩週的實驗不得不宣告中止。

為什麼握有權力的人,很輕易地為「以控制他人為樂」所誘惑?而置身弱勢角色的人,為什麼卻常以沉默來面對問題?。藉由獨具開創性的「史丹福監獄實驗」研究,金巴多教授將為讀者解釋「情境力量」和「團體動力」如何能使平凡男女變成殘忍的魔鬼。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努力想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例如「男性-女性」、「上司-員工」、「父母-子女」、「老師-學生」、「醫生-病人」等關係,在這些社會角色劇本的規範與束縛下,我們是否會像上帝最愛的天使路西法一樣不知不覺而對他人做出難以置信的事?本書提供認識地位和權力角色差異的原因;了解在環境中影響個人思考、情感及行動的形成及改變原因;幫助讀者重新審視、了解自己,一旦面臨陌生情境,自己「會做什麼」及「不會做什麼」,以及面對情境的強大壓力,如何勇敢反抗「路西法效應」。

 
導讀:壞蘋果還是大染缸?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0010396670路西法效應
 
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劉世南
 
心愛的情人劈腿、一起打拼的盟友通敵、老師援交、名醫虐童、孽子弒親、政客集體貪污的欺騙,《歷史暗角》裡小人的冷笑,或是,上世紀死了五千多萬人的恐怖行動與種族屠殺。當你驚訝人們的殘酷,感嘆邪惡:「怎麼有這樣的惡魔?」在懷疑人性之餘,你何妨試另一種方向去理解:「是什麼將人變成惡魔。」
  
《路西法效應》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將好人變成壞蛋,情境的力量大於個人意志,這本書就在揭發這樣的情境力量。你將可以學習到,善惡二分的失焦與「無間道」,了解使人邪惡的情境力量,並且分析這些情境力量是透過什麼心理動力而使人為惡,最後,如何戰勝情境力量而發揮本善的人性。
  
作者P. Zimbardo是現代心理學重要的代言人,二十五年前我們在大學時所唸的普通心理學就是他寫的教科書。前幾年我在國際應用心理學會上遇到他,還依然為心理學的推廣與傳承熱心奔走。他著名的「史丹佛監獄實驗」所發現的邪惡心理學,也是本書主要的精彩報導,在三十多年後,再度上演「美軍凌虐伊拉克戰俘」的現實版。這些真實的證據,無論來自實驗室模擬或是戰場上的經歷,最主要的啟示在於:情境力量對個體行為無形的支配,我們必須放棄善良自我能夠打倒惡劣情境的簡化概念,大多數的人在面對社會力量的考驗時都可能出現重大的性情改變。
  
作者引導我們反省更基本的問題:「我們真正了解自己多少?一旦面臨陌生情境,當下有多少把握預測自己會做什麼、不會做什麼?我們是否會像上帝最愛的天使路西法一樣無法抵抗誘惑,對他人做出難以置信的事?」自認善良平凡的我們,在有些情況,也會被貪婪、嫉妒、欲望和憤怒淹沒,沉溺在這些使壞的衝動,而一時迷失。
  
情境系統是行為的脈絡,透過其酬賞及規範的功能,支配行動者的角色和地位而給予意義與認同。系統由個人及機構指揮系統串謀,指揮者的意識形態、價值和力量創造出情境,也規定了行動者的角色以及行為期許,要求在其影響範圍內的人扮演它規定的角色,做出被允許的行為。
  
「路西法效應」指的就是某種情境系統的力量,經由「心理動力」而將好人轉變成惡魔,而這些心理動力包括:服從權威、去個體化與去人性化、被動面對危險、自我保護與合理化。本書以經典的社會心理學實驗,並收集不斷上演的歷史見證,解釋路西法效應,說明情境系統使人為惡的「社會動態學」。
  
除了「史丹佛監獄實驗」,最經典的社會心理學實驗就是Solomon Asch的「順從」研究,他在實驗室驗證從眾需求的兩個基本機制:(1)「資訊性需求」:因為其他人擁有的想法、觀點和知識常有助於人們探索自己身處的世界。(2)「規範性需求」:因為當我們同意其他人看法時,才比較容易被人們接受,於是我們受到歸屬感及認同感強烈需求的鼓舞,對其他人的世界觀做出了讓步。誠如 C. S. Lewis所謂:當人處在善惡邊緣時推一把的強大力量,乃來自人們想成為「圈內人」而不願被排除「在圈外」的渴望。「在所有熱情之中,成為圈內人的熱情最擅於讓本質還不壞的人做出罪大惡極的事」。
  
另一個令人震撼的研究發現來自Milgram 的「盲目服從權威」實驗,他對於服從權威問題的研究興趣出自人性關懷,希望了解二戰大屠殺期間的納粹黨人如何能輕易順從命令殺害猶太人。結果指出,殺害猶太人與電擊受測者的理由一樣:「我只是聽命行事」(Adolf Eichmann)。書中引述眾多複製與延伸Milgram服從模式的研究與人間悲劇,讀者將更深刻體會盲目服從權威如何將天使折翼。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Main-qimg-2cad55f818c68ffca7cf52746822b4f1

延伸的研究有:不對等醫護權力下,護士們遵從不知名醫師所下達的不合理要求而虐待病患;光身搜查的騙局使喚性的服從;在美國高中世界歷史課堂上製造納粹分子;教授(權威者)的簡報,輕易誘導學生通過「將不適生存者趕盡殺絕」的法案。人間事件則有:在巴西,政府許可警察用嚴刑拷打的方式從所謂「有顛覆意圖的」國家公敵口中套取自白,那些酷刑者與處決者其實是情境所需;在蓋亞那叢林裡,有一位美國宗教領袖說服了超過九百名的追隨者自殺,或者是由親人或朋友殺害。那些911事件用炸彈轟炸的完美軍人,其實完完全全就跟平常人一樣,他們是在神智清楚的狀態下懷抱著獻身精神執行任務。
  
順從和服從權威只不過啟動對情境系統的臣服,愚化決策與道德。而在潛在的加害者和受害者的對抗關係中(如獄卒和囚犯、拷問者和被拷問者、自殺炸彈客與遇害平民之間),「去個體化」過程使得加害者得以保持匿名,因而降低了個人行為的可說明性、責任感和自我監控能力。此外,「去人性化」過程則奪走了潛在被害人的人性,使得他們變得跟動物一樣,甚至什麼都不是。書中調查了一些讓旁觀者面對邪惡時成為被動觀察者而非主動介入、協助或檢舉者的情境。「不為的邪惡」實際上是邪惡的選民,因為它讓加害者相信,那些明白正在發生什麼事情的人的沉默正表示他們接受並允許這些惡行。
  
所以,橫眉冷對社會系統的惡勢力,必須揭穿系統孕育邪惡的魔法,擊碎這個大染缸之後,更要面對自己受惑的心理動力,利用個人的力量挑戰情境系統的力量。作者在書末,既祭出十大抵抗守則,分別為:(1)「承認自己的錯誤」,並「當機立斷」,別頑固地「堅持到底」。(2)「保持很警覺」,遵從Allen Langer的《用心法則》,鼓勵批判性思考。(3)「自己負責」,別讓責任分散掩飾,或只是「聽命行事」、「每個人都這麼做」。(4)「堅持自己的獨特性」,不允許其他人將你去個性化,或讓匿名和祕密掩蓋惡行。(5)「愛老師,更愛真理」,官大不一定學問大。(6)「希望被群體接受,但也珍視自我的獨立性。」和諧經營群己之間。(7)「辨識框架資訊,維持警覺心」(8)「平衡時間觀」,將過去與未來連接,可叫醒當下的自己停下現行沈迷的暴行。(9)「不為了安全感的幻覺而犧牲個人或公民自由」(10)「反對不公正的系統」,這些系統包括軍隊和監獄系統,以及學校、政黨、企業,甚至是家庭。作者指出,這些抵抗有害社會影響力在於自我覺察力、情境敏感度、街頭智慧,三種能力的發展,同時也可以促進個人的彈性以及公民的德行。
  
《路西法效應》揭開社會染缸,直指將人變成惡魔的社會系統;而相對的,學習大師Skinner教我們超越堅持自決的尊嚴與自由(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接受優良的環境設計以條件化完美行為,打造《行為主義的烏托邦》。兩者皆強調環境塑人,然而,前者指出壞環境,後者規劃好環境。因此,在平衡個人與情境對惡行的影響力之餘,整合環境善與惡的作用力道,將是閱畢本書後可有的積極作為。
  
作者對社會系統作用的提醒,部分與西方個人主義文化過於強調自我意志而忽略情境力量有關。文化心理學家Richard Nisbett在《思維的疆域》書中所報告系列的研究,指出東方集體主義對情境脈絡的敏銳與重視。所以,路西法效應的文化意義,將是華人讀者值得反思的議題。
  
適合本書的讀者,有犯罪學家、教育家、法官、臨床心理師、電影小說工作者,以及父母和他們的子女;也適合嫉惡如仇者、欲拯救心靈的慈善家,以及準備手刃違反社會道德者;而尤其是當你我在感嘆人性墮落之際,這本書將啟開我們對人性文明的新希望:認清黑暗,將更明白在何處點亮。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House01


世清教官 在 周二 3月 11, 2014 3:05 pm 作了第 2 次修改
世清教官
世清教官
Admin

文章數 : 1231
注冊日期 : 2009-11-20
年齡 : 52
來自 : 台北

http://www.ndmctsgh.edu.tw/web/MilitaryEthics/

回頂端 向下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Empty 《路西法效應》~從集體情境迷思到個人角色扭轉

發表  世清教官 周四 12月 15, 2011 8:24 am

「史丹佛監獄實驗」聞名於世,被改編成德國電影《實驗監獄》(Das Experiment),獲得國際許多獎項。

人類歷史上的驚悚恐怖邪惡事件,其實都是一點一滴的由日常生活「平庸容忍小錯」而累積成。

社會中的不對等職務關係、軍隊中的不當虐待士兵或危害人民…皆屬如此。我們是否真正開始具有反思能力呢?

最難能可貴,正是那少數堅持「世人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者,始終堅守住自己人性起碼的尊嚴與正義!

當世人在事後紛紛誇稱他是「英雄、救世主」的當下,他不禁要自問:

「我只是維護作為一個正常人的理念而已,是大家都盲目順從地陷於瘋狂吧?」

 
《路西法效應》~從集體情境迷思到個人角色扭轉

 
金巴多教授為了瞭解一般人如何受到情境力量影響,於是在史丹佛大學規劃了實驗監獄的計畫,徵求自願者扮演獄卒與囚犯兩種角色,毛遂自薦者事前不知自己分配到何種角色,為了增加實驗的真實性,金巴多加入了「逮捕行動」的流程,甚至讓自願者的家屬信以為真。

這群受試者沒有任何前科,也沒有精神上的疾病,絕對多數是大學生,有些人以為可以在模擬監獄裡閒聊打屁,沒人願意當獄卒,孰不知這項計畫帶給每一位參與者終生難忘的震撼影響,大部分的人都以為,邪惡的行為、納粹的舉措,肯定是異常的變態思想造成,但是,在紐倫堡大審時,許多被控為殺人共犯的官員透過心理評估,科學家大驚失色地發現他們神志正常,只是在情境與壓力之下,人格得以扭曲。是故,金巴多教授說:「邪惡具有平庸性。」

被分配擔任獄卒的人,不乏親切和善、多才多藝之輩,然而,金巴多教授卻沒有足夠的職前訓練資料可供參考,只告訴他們幾項原則:「不可毆打囚犯、盡力製造囚犯的無力感與挫折感,令他們易於管理。」第一天,獄卒們還不習慣自己的新角色,到了第四天,他們已經對於虐待囚犯感到稀鬆平常,並且樂在其中。因為要製造囚犯的無力感又不能毆打他們,獄卒們想出各式各樣的花招,叫囚犯半夜起床、動輒要求囚犯跟著他們的台詞唸誦咒罵不合群者的口號,或者,命令無意義的肢體勞動,不准正常進食,來加強囚犯的無力感,說到這裡,你想到了軍隊中的情境嗎?

第三天,有人因為崩潰而被送出,金巴多還加入了假釋聽證會與家屬、牧師探訪,為了假釋,囚犯們不敢得罪獄卒,默默忍受。金巴多請來牧師友人幫忙評估囚犯的情況,這位牧師說,實驗中的所有囚犯都是天真稚嫩型的,並不了解真正的監獄是什麼,但是金巴多已經把模擬的情況設計得不錯了。

囚犯們設計的叛變失敗了,有人開始產生妄想,獄卒回家之後開始對家人大吼大叫,金巴多正為自己的成功設計沾沾自喜,當一位囚犯的母親對兼任典獄長的他訴說親兒的神色不佳,情況堪憂,金巴多便以「典獄長」的角色自清,把皮球踢回來,暗示對方的孩子可能本來就有精神不穩的情況,監獄沒有任何問題。這令我想到,有些孩子被同學欺負,家長到學校問老師,老師卻暗示那個孩子自己本身就有問題,企圖保護自己扮演的角色。

到了第六天,金巴多教授跟助理討論是否應該繼續實驗,請他的女同事前來觀看,不料對方連看都不看,一語不發地就流著淚離開了。原來,這位女同事在路上恰巧遇到其中一位還沒執行公務的獄卒,她認為該獄卒是個親切體貼的年輕人,孰知才踏近牢房便撇見該獄卒虐待囚犯的惡劣行徑,差異太大令她感到難過,認為這個實驗嚴重地扭曲了人性,第七天,金巴多教授宣布實驗結束,以免發生任何不測。這個實驗被改編成了德國電影《實驗監獄》(Das Experiment),獲得了大小獎項。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Edgar_selge_das_experiment_001

這個實驗震撼了整個學界,金巴多與獄卒囚犯們都上了電視節目,當囚犯克萊忿忿不平地質問最殘暴的獄卒赫爾曼為何這麼做,對方則回答:「這是我的小實驗,我想要看看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可以承受言語辱罵到什麼程度才開始反擊或反抗。而這也嚇到我,因為沒有人出面來阻止我...他們只是接受我說的每一句話。...(他的眼睛中泛著淚光)大家在我開始虐待他們的時候,為什麼不說些什麼呢?為什麼?」

在這個情境中,有三種類型的處理方式:第一種是過度沉溺在其扮演的角色中,譬如嗜虐的獄卒與認命的囚犯;第二種是堅持中道,獄卒只求公事公辦,不要傷到人就好,但也沒有阻止同事的暴行,囚犯若認為獄卒不合理,就會拒絕一起辱罵同儕,甚至絕食抗議;第三種,是最多人的一種,不想被前兩者拖累,認為逞英雄卻害大家連坐受罰才自私,被罵也是活該。

金巴多探討系統架構(或權力架構)如何影響一般人抉擇,好人也可以輕易為惡,因為在情境中只要剝削了個人獨特性,為惡非常容易,不然為什麼軍隊需要制服呢?即使為惡,大家都穿著一樣的衣服,也不認為是自己殺人放火,只消說句:「我只是奉命行事」就可以撇開責任,納粹軍官受審時也是這麼回答的。

一般人可能以為那情境大概都是由某些權威人士塑造的,這話只對了一半。金巴多又提出了裸檢事件的案例。在美國有數十家餐館經常接到假裝是警官的人來電,從店副理口中套出某位年輕有魅力的女員工之名,然後推說對方有竊盜嫌疑,若不想送警局,就必須由自己人搜索全身,一邊用電話操控店員行動,最後女員工往往一絲不掛,連私密處都必須檢查,白白滿足了這些窺淫癖者的成就感…將這一切搞得烏煙瘴氣,受害者也身心受創。那些權威是誰給的權力?不就是乖乖受騙的小綿羊嗎?

金巴多又舉一例,某女遭強暴,全裸奔出求救,現場有三十三人圍觀卻無動於衷,於是她又被歹徒拖去毆打,幸好有警官路過,才得以倖免。每個人都覺得其他人會去救她,如果人少一點,才願意去救她,心裡都害怕惹上麻煩。這就是集體之惡,納粹之惡,也在於諸國默許他們的暴行,不為之惡莫過於此。有一個小學老師突發奇想做實驗,說棕眼睛的學生才是好孩子,於是藍眼睛的學生被欺負,隔天她改說藍眼睛的學生才比較資優,那些被欺負的藍眼睛學生反過來欺負棕眼睛的學生,而且更甚。只要去掉人的個別性,把你要欺負的對象跟小螞蟻劃成等號,當成比自己還劣等,那什麼樣的事情都幹得出來。

伊拉克美軍虐囚案眾所皆知,其實當地的監獄環境非常糟糕,滿地糞水,性侵時有所聞。一個小軍官要連續工作四十多天,睡在惡臭無供水的小囚室,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你說他會不會壓力過大去虐待囚犯呢?因為他只是一個小咖,隨便一個官都比他大,但所有的囚犯都可以任他欺侮,在這種環境下,正常人都會變得心理扭曲了。更誇張的是,被派去那邊的心理醫生完全被蒙在鼓裡,不曉得女兵早已拍下許多不堪入目的照片私下流傳,並且還覺得很有趣。權威的角色會使人蒙蔽,而你若不加入權力核心圈就會被排擠,還殺不殺人?不殺,就等著被排擠。

許多時候,我們都被自己扮演的角色附身了,忘了在那面具下,我們也都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為了保護那張面具,所以導致許多遺憾。我覺得,雖然說一切事物都在內在,該去淨化自己,但如果見到不義之事,還是應在能力所及盡一份心力,不能總是等著別人來當英雄,金巴多教授在他的網站策劃了《英雄計畫─探索&鼓舞我們的內在英雄》,邀請各界英雄好漢推廣英雄教育,英雄也是平凡人,不平凡的是,他們敢起而行、付諸行動。

在書中,金巴多也提到一位傑出越戰英雄休‧湯普森(Hugh Thompson,Jr.),他的同袍在調查越南村落中的越共,為了報復越共,雖然沒找到人,卻打算乾脆將所有老弱婦孺一起殺死,連嬰兒都不放過,休恰巧駕駛直升機進行支援行動經過上空,降落下來救了一群還活著的村民,當他們回到直升機時,仍瞧見同袍一邊跑過來一邊朝傷者開槍,於是他下令停止屠殺行為,威脅如果有任何士兵或軍官抗令,直升機的重機關槍就會向他們開火,同袍的軍階其實比他還高,但是他才不管,雖然他救了這些人,但是軍方為了報復,一直讓他出危險的任務,導致他駕駛的飛機被擊落五次之多,經過三十年後,軍方才願意承認休‧湯普森與他的機組夥伴值得表揚,但弔詭的是,也有人歌頌下令屠殺的卡利上尉行徑。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HughThompson越戰英雄Hugh Thompson,Jr.

《路西法效應》是綜合金巴多教授多年研究的經典之作,非常博大精深。我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大家去做見義勇為的傻瓜,只是,很多時候,我們為了保護自己的角色,不得不去說、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從長遠的眼光看來,也許是愚行;有一些正確的事情,在你去做的時候,不一定會得到他人的認同,許多人害怕別人不認同自己的想法或理念,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便從事不合道德的事情,反過來說,利用怕被排擠的恐懼感操縱他人,對一個自信滿滿的權威者來說是多麼容易啊!但是,別忘了,給他權力的不是別人,是你自己呀!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20080430-G70-01


世清教官 在 周二 3月 11, 2014 3:38 pm 作了第 1 次修改
世清教官
世清教官
Admin

文章數 : 1231
注冊日期 : 2009-11-20
年齡 : 52
來自 : 台北

http://www.ndmctsgh.edu.tw/web/MilitaryEthics/

回頂端 向下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Empty 心理學家金巴多,名人肯定好評湧~

發表  世清教官 周四 12月 15, 2011 9:57 am

菲利普.金巴多(Philip Zimbardo)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Philip-zimbardo
為史丹福大學心理學退休榮譽教授,曾任教於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他是知名教科書《心理學》(Psychology and Life)作者之一,與其著作《害羞》(Shyness),兩書總銷售量已逾兩百五十萬本。

金巴多曾為美國心理協會主席,目前為史丹福恐怖主義跨領域政策、教育和研究中心主任。他也在美國公共電視網獲獎節目〈發現心理學〉擔任旁白,並協助製作。在二○○四年,出任伊拉克阿布葛拉伊布監獄虐囚案其中一位監獄守衛的專家證人。

史丹福監獄實驗專屬網站:www.prisonexperiment.org,每年瀏覽次數超過上百萬人次。

名家短評~

金巴多應獲得由衷的感謝,感謝他揭開且照亮黑暗,讓我們看見人性的另一個角落。
──哈維爾(Vaclav Havel),前捷克總統

在出色的研究的來龍去脈中,金巴多展示了好人如何在情境的力量下轉變成為十惡不赦的壞蛋──甚至連你也不例外!他解答了布希政權為了擺脫恐怖攻擊的災難而轉變成為「當權邪惡」(administrative evil)原因。然而金巴多也提供了我們一種視野,告訴我們如何挑戰不公平的系統。
──蓋爾.希伊(Gail Sheehy),《人生變遷》作者

當代經典之作,多層面融合敏銳細膩的個人探索、睿智的社會心理學分析,以及持續對道德議題的熱情。
──里夫頓(Robert Jay Lifton),《納粹醫生》作者

若過去的二十五年有任何一本重要且令人注目的書而我尚未遇見,那就是這本了。金巴多迷人又美麗的文字力量,揭開了邪惡源頭的神秘面紗。《路西法效應》不只是讓黑暗面浮現,也促使光明面持續光亮。對每人而言都是重要的一本書。
──韓森(Jon D. Hanson),哈佛法學院法律教授

在史丹福監獄實驗中,金巴多在實驗室中培養了邪惡。這堂課不只讓我們知道黑暗的樣貌,也在他的忠告下讓我們充滿希望。《路西法效應》源自於嚴謹的社會科學實驗,但閱讀起來像是小說,它的重要性就如《聖經》一般。
──安東尼.普拉卡尼斯(Anthony Pratkaniis),加州大學心理學退休榮譽教授

必讀的著作!身為美國刑事偵緝部的高層官員,曾於第一陣線上看見阿布葛拉布監獄的情景,所以我清楚了解金巴多是真正了解那裡所有運作的原因。
──馬西亞.德魯特級准尉(CW4 Marcia Drewry),美國CIDC退休調查專員
世清教官
世清教官
Admin

文章數 : 1231
注冊日期 : 2009-11-20
年齡 : 52
來自 : 台北

http://www.ndmctsgh.edu.tw/web/MilitaryEthics/

回頂端 向下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Empty 讓我聯想到為愛朗讀的故事

發表  林宜慧 周三 12月 21, 2011 10:43 pm

好不容易看完這篇文章,讓人對好人壞人的界限特別迷惘
像是為愛朗讀裡的女主角Hanna,在集中營的守衛裡面,似乎是最正直無私的一面,不像其他guard嘗試要掩蓋死亡行軍時發生的事實,在Michael眼中那麼要好的情人,手上卻染滿血腥.在知道Hanna曾經在集中營裡扮演一個劊子手的角色,在Michael的道德中發生了巨大的衝擊,在一段內心反思中,麥可說
「如果我因為背叛的是一個兇手而感到不慚愧,那麼我為了愛上一個兇手而慚愧」
憑記憶反戰後的德國二代,瀰漫著一股批判父母的意識,因為上一代在暫時犯下的罪行而羞愧,又為了親情之間的矛盾而痛苦
但是那些在不對的時空,不對的環境下做出不對的事情的人
真的是不對的人嗎? 讓我聯想到社會學的觀點,在體制中的個人,已經超出了個人的自由意識
受到名為體制無形的牽制和壓力,就要扮演好角色,所以說,組成體制的是人,但那個角色中的人,不能只說是那個人了.
所以說,當選政府官員的人無法實行選舉時的政見,或許是因為,坐上那個位置之後,才開始發現那是一台沒有操縱者,或者說無論操縱者是誰,本身就運行的很好的機器
受到種種規則的牽絆,有些政見原先就是不可行的,做不來,也做不到,只能說大家睜開雪亮的眼睛,有些芭樂票不要太認真
咦? 這樣會不會違反行政中立!!!???
呃,該不會被約談吧....@@

林宜慧

文章數 : 2
注冊日期 : 2011-09-16

回頂端 向下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Empty 回復: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發表  晉豪 周四 12月 22, 2011 5:42 pm

這部影片真的很好看,
已經很久沒有一部片可以讓我整顆心被劇情揪著走囉(記得上次是沉默的羔羊跟刺激1995)
話說看完後,我的口頭禪多了一句圖西咖咖羅吉(圖西蟑螂...),讓我感到蠻驚訝的 Laughing
感謝教官事前的背景講解,要不然我還真的搞不懂是圖西屠胡圖還是胡圖屠圖西(繞口令?!)
沒有大屠殺的血腥場面,卻成功營造緊張懸疑的氛圍,而主角打領帶那一幕,演技令人佩服 Very Happy
種種因素讓這部簡直就.... Razz


至於路西法效應,覺得每年調適教育周都會發生一次(汗)....
常常有人入戲太深囉 bounce

晉豪

文章數 : 5
注冊日期 : 2011-09-13
年齡 : 33

回頂端 向下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Empty 盧安達飯店

發表  文鈴 周四 12月 22, 2011 11:10 pm

以前從來不知道有這麼慘絕人寰的歷史事件
看完後內心的感觸很深
同時也很慶幸自己出身於這座寶島 而非戰爭頻繁的地區
或許我們會覺得他們明明就是在同一個國家裏 為甚麼還要因為種族問題而殘害彼此
但也許就是積了長久的怨氣 使怨恨蒙蔽了理智 以殘忍取代包容
是社會長久以來的風氣促使了這殘暴的屠殺
很難想像寬廣的維多利亞湖上面曾漂浮著數以萬計的屍體
雖然每個人做每件事或許都有它們自己的理由
但是只要在同一個國家一起居住的人
就不應該是區分種族而有不同的待遇
都該為國家的茁壯共同出一份力

文鈴

文章數 : 5
注冊日期 : 2011-09-06

回頂端 向下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Empty 看完影片的感想

發表  映樺 周六 12月 24, 2011 5:59 pm

這部影片在高中時曾看過,當時只想到他們很殘忍跟國際政治的現實,
因為盧安達並沒有任何好處可以提供給大國,且牽涉到許多庇護等問題,
所以也間接導致事件發生時,外國的國際政治不願意介入了解,來幫助他們,
這樣的狀況讓人很難想像。
而現在在回頭看這部影片時,換了角色,也換了角度,忽然很討厭很不想去看這部片子
布僅是因為殘忍和所以人性的考驗,也是因為自己開始了解所謂權力、自私、怨恨這些情緒會對人造成的影響,
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也當然無法要求世界變得完美,而大屠殺這種慘無人道的悲劇,有可能只是因為某些人運用政治的力量
來造成一個國家內強大的族群怨恨,這樣的錯又該怎麼彌補呢?

映樺

文章數 : 10
注冊日期 : 2011-09-06

回頂端 向下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Empty 感想

發表  宏凱 周一 12月 26, 2011 9:25 pm

雖然一個人沒辦法改變全世界
但一個人卻可以就很多很多人
世界上有許多種族歧視
同樣身為人 不應該有貴賤之分
片中最難能可貴的是
保羅與這些人素不相識
他大可以一開始就馬上離開前往比利時
但是她選擇了留下
最後他救了1000多人
才避免圖西人遭到滅族
片中流露出他對老婆和小孩的愛
讓人感動

宏凱

文章數 : 5
注冊日期 : 2011-09-13

回頂端 向下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Empty 回復: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發表  翊翔 周二 12月 27, 2011 10:43 am

同樣是難民,走著兩個不同方向,一張張驚恐的臉上,看不出差異,卻因為一些難以理解的原由分裂成兩個種族。
這是電影結束時出現的場景,讓人覺得有點悲傷,更顯的那些高喊"胡塗POWER"的場景是多麼荒唐
海賊王最近的連載中,出現了一個仇恨人類的魚人,甚至不惜毀滅自己毀滅所有魚人也要向人類復仇,然而他自己甚至沒有被人類奴役過的經歷
只是因為流傳下來的仇恨,就扭曲了心靈。
在盧安達,胡圖和圖西也是被殖民者分出來的,種下了悲劇的種子,但是如果沒有人出來改變,只會讓故事一再重演。
改變,不只需要向保羅(魯夫)這樣的英雄,需要每個人發揮人性的光輝。

翊翔

文章數 : 2
注冊日期 : 2011-09-13

回頂端 向下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Empty 回復: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發表  俊惟 周二 12月 27, 2011 3:11 pm

其實從小到大聽過很多次"盧安達飯店"這個名詞,
但從來不知道這件事為何如此的有名。
一直以為是有恐怖分子攻擊飯店之類的事情,
但看過影片之後,
發現事件遠比恐怖分子攻擊飯店慘絕人寰的多。
想想在那種情境之下,
所有人心中無不感到恐慌、無措,
而主角保羅身為所有人唯一希望,
他義無反顧挺身而出,
試想在那種環境之下,
大部分的人能保住自己的小命就要謝天謝地了,
而保羅卻使出了渾身解數,解救了1000多人,
在片中不斷可見到其勇氣、機智、然而最重要的則是他的交際手腕,
還有毫不畏懼的談判,若是一個不小心可能頭就被轟掉了。
同時也可見聯合國的無力。
看樣子聯合國也不是什麼真正靠得住的組織,
若要指望別人來幫我們,
先自立自強才是。

俊惟

文章數 : 1
注冊日期 : 2011-09-20

回頂端 向下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Empty 感想

發表  莊凱棻 周二 12月 27, 2011 3:22 pm

一直到電影出來才知道有這個事件
雖然是同一個國家的人民,胡圖人因為少數的激進
分子煽動,竟然殘酷的屠殺圖西人。也許這個風暴現在過去了
但這樣殘酷的屠殺是不可能輕易忘記的,這部片不只是記錄一個過去的
歷史,如何在兩個種族之間取得平衡是盧安達接下來的挑戰。希望國際間能
一起幫忙、思考,而不是因為距離遙遠就置身事外。諸如武器的控管,名眾的保護等等
...降低事件再發生的可能。

莊凱棻

文章數 : 9
注冊日期 : 2011-09-18

回頂端 向下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Empty 回復: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發表  曼華 周二 12月 27, 2011 3:57 pm

感覺這種種族大屠殺
多是由少數人煽動仇恨的情緒開始的
而且都是從平常一些生活上相處的不愉快開始挑潑 (e.g. 長期的歧視、圖西女人看不起胡圖男人etc.)
然後慢慢的 一發不可收拾
發生了這麼可怕的事
其他國家因為盧旺達沒什麼在國際上經濟地位 而不插手
讓我覺得
那些掌握大權的人真的好糟糕啊
說著要維護世界和平 提倡人道主義
到了這種時刻
竟比不過一個平凡的飯店經理所做的

曼華

文章數 : 4
注冊日期 : 2011-09-08

回頂端 向下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Empty 盧安達飯店 心得

發表  育新 周二 12月 27, 2011 5:53 pm

這部片雖在高中時就看過了
但每看一次都能有不同的體悟

第一次看覺得大屠殺的可怕
以及西方世界的漠然
沒有利益
就不伸出援手
對那些自詡為世界和平守護者的西方國家
是多大的諷刺啊

而第二次看
則可看到更多的細節
在動亂時的利益關係
成為存亡的關鍵

從paul平時賄賂各級長官
到屠殺時巧妙的運用他手上所有的資源
從他的老闆、胡圖將軍、聯合國軍官、胡圖民兵領袖等
利用廣大的人際關係及情報網
幫他守住了飯店
也救了1000多名難民
完成如此不可能的任務

在如此大的動亂中
自保已屬不易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願意保護其他的人
這該是這場大屠殺中唯一的溫情所在吧!

育新

文章數 : 7
注冊日期 : 2011-09-09

回頂端 向下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Empty (六)本週「軍事倫理」分享這部影片,給你最大的感想為何?

發表  譯安 周五 12月 30, 2011 5:35 pm

我其實對這次的屠殺事件真的了解不多。還記得一上課老師給我們看的照片,骨瘦如柴的孩子和一旁虎視眈眈的禿鷹,在某次轉寄的信件中看到時,我心中大大的震撼,然而,一直以為那是糧食飢荒所造成的,沒想到卻是這麼一個屠殺事件的逃難途中發生的慘案。看這部片,就像坐飛機遇到亂流一般,一顆心懸在那裏,恐怖緊張的氛圍滿布,所有人的性命係在一線間,稍有不慎即可能點燃導火線而讓整個飯店的人面臨危機。透過這部影片,我第一次去了解非洲國家的文化和國情,了解到和我們一樣,那也是一個充滿貪婪和慾望的地方,然而,這些慾望所帶來的混亂,部份是源自於殖民體制下的錯誤政策,西方國家在管理非洲國家時,刻意而傷害性地種族操弄實在相當可惡。因為種族往往是一個容易引起紛爭的議題,就像台灣社會,就常常能看見部分政治人物藉種族問題說嘴,又往往搬出二二八事件互相傷害,然而,二二八事件是當個歷史環境下的錯誤,我們該做的是從當中吸取教訓並走出傷痛,而不是一味的把它當作武器。盧安達人就是因為無法對種族政策釋懷,就算已經改朝換代了,仍無法忘記從前的不平,才造成再一次的傷害。

譯安

文章數 : 12
注冊日期 : 2011-09-12

回頂端 向下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Empty 回復: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發表  相瀚 周日 1月 01, 2012 5:19 pm

為何當盧安達發生血腥的大屠殺事件,國際社會坐視不管?
就因為盧安達是個毫無經濟利益、沒有利用價值的地方?
如果聯合國早點派兵鎮壓,想必傷亡一定不會這麼嚴重
到事後才說「不能讓這種事再發生一次」,也於事無補了

種族歧視的問題從古至今一直存在著,不管是先進國家或者是落後國家,只要有人抱持
著不一樣的標準、有色的眼光看待別人,這個問題就會持續不斷。然而,世界上有這麼
多種膚色,想必是造物者給我們繽紛的禮物,同樣的卻也是一項功課,要我們學會尊
重不同膚色的人種,學會互助,並且和睦相處。種族歧視是不必要的,只要我們認清這
項事實,解決種族歧視,並不是問題

相瀚

文章數 : 5
注冊日期 : 2011-09-09

回頂端 向下

第十二週課後心得分享之題綱~盧安達飯店 Empty 盧安達飯店觀後感

發表  傅苡倉 周日 1月 01, 2012 7:43 pm

這部影片在高中的時候有一次期末考完下午
學校有播給大家看,不過當時並沒有特別去認識影片發生的時空背景
所以也沒有太多感觸
這次藉軍倫課再度看這一部影片
又重新認識這部影片
我覺得人是一種很複雜也是一種很單純的生物
複雜到會想要煽動別人去做壞事
也單純到隨著大家腳步去做瘋狂的事
這真的是一種瘋狂 除此之外我想不到更貼切的形容詞
假如身邊的朋友突然對攻擊我甚至想置於死地 那麼真的是一件超可怕的事
另一件可怕的事莫過於人的冷漠
一件明明會造成他人傷害的事情發生在眼前 有時為了自身利益而選擇忽視
我想這比直接施加的傷害更加的危險及令人恐懼
希望人們可以從歷史學習到教訓
避免同樣的事情重蹈覆轍 希望世界和平!

傅苡倉

文章數 : 5
注冊日期 : 2011-09-19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